“刚开始准备发展猕猴桃,我心里还不踏实,因为资金投入大,又不懂技术。”代福兴指着还未正式投产的猕猴桃树说,“在这时候,县农业部门给我们讲解国家富农政策,还从建设规划、种植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指导,去年,我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建起标准化的猕猴桃园200多亩。”
走进猕猴桃园区,种质园、苗圃园、品比园、生产园“四园”配套,水泥作业道、水管、有机肥管纵横交错,太阳能杀虫灯、节水灌溉喷头、蓄水池、沼气池等现代农业设施十分抢眼……“多亏有这些设施,虽然遇到今年这样的干旱,但这些树苗仍然主杆粗壮、叶子肥实。”
“以前我们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放羊式管理,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还不到1000元。现在,除了每亩地每年有400元的土地流转费,到他园里务工,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正在生产园里整理猕猴桃树藤的村民兰应光一脸喜悦,“全村人都很感谢代福兴,他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票子’,还让大家见识了新设施、新技术,大家都盼望着跟他一起致富”。
如今,技术帮扶正点燃中老年农民工的回乡激情。据成都调查队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市43.4%的农民工接受过相关技术及技能培训,较上年增加11.7个百分点。
公益岗位让农民工就近有事做
天刚刚蒙蒙亮,在雅安市荥经县新添乡庙岗村,53岁的孙久珠已经拿起扫帚在打扫卫生了。她是庙岗村的清洁员和网格员,平时负责打扫卫生、巡查隐患等工作。
“每个月300元钱,工作不累,有事情做,就在家门口,很方便。”孙久珠说。
之前,孙久珠常年在广东、浙江等地打零工,日子漂泊无依。在外飘荡近30年,什么工作都干过。孩子慢慢长大了,孙久珠和老伴决定回到老家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