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聚餐叫一套全聚德的烤鸭,下午茶点订一块刚出炉的蛋糕,好友夜宵喊一份簋街的小龙虾……通过网络订餐平台,足不出户,周边乃至全城的美食都可以聚集在一张餐桌上。“从团购网站到网上订外卖,这些符合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的经营模式受到欢迎,带动企业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54.8%,对全市餐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
老字号“触网”为发展带来新生机。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77家限额以上老字号批发零售企业中,有15家开展了网上零售业务,比去年新增1家。菜百的首饰、内联升的布鞋、六必居的酱菜、北京稻香村的点心、月盛斋的牛肉……网上销售商品涉及食品、服装鞋帽、药品和图书等,网上零售额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71.8%。
新动能:中关村“独角兽”占全国一半
新经济孕育新动能,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创新驱动是有力支撑起本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在重点监测的大中型企业中,1至5月,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分别增长19.3%和7.3%,高于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5.1%)。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下,软件信息、互联网相关行业研发投入旺盛,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分别增长28.2%和9.3%。
全球首款消费级模块化机器人CellRobot、国际最先进的语义分析系统“深度好奇”、新一代微型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备受国际关注的前沿技术在中关村智造大街集聚,搭建起科技创新的桥梁。放眼整个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正不断增强。
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增长16.7%,其中,先进制造、环境保护领域收入增速均在20%以上。截至5月底,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8万件,占全市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的62%。目前,中关村是全国拥有“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区域,约占全国数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