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纲说:“冬天难过啊,后勤部门离工地远,等饭送到工地的时候,都冻上了。”18岁就上了工地的陈英补充说:“那时候从工地到家来回的路上,坐的是敞篷的大解放。冬天的时候,一站6个小时,冻得不少小姑娘直掉眼泪。”
即使是这样,他们提得更多的还是当年热火朝天的干劲儿。“都是20岁左右的姑娘小伙,在一起可有意思了!我们还常下到各团部去表演节目、开庆功会,挑着小花篮,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当初在宣传队当播音员的邵秀珍说:“看到伙伴们,我的眼前总是他们年轻的和现在的两个形象交替着出现,像看电影一样。”
旱灾 水灾 一箭双雕
大连有1906公里的海岸线,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但淡水资源极度贫乏。大连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而金州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0立方米。
大连城市缺水历时已久,历史记载从上世纪30年代到解放时止,全市共断水21次,甚至不得不用轮船、火车往市内运水。
1972年,大连遭遇罕见旱灾,自4月至7月25日,连续3个多月未下一场透雨。城市供水极度紧张,农田干旱严重,受灾面积达250万亩,其中旱死8.61万亩,水井干涸2223眼。
而作为大连地区最大的河流,碧流河全长156公里,流域面积281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775.8毫米。碧流河流域在历史上出现的灾害以水灾为主。光绪五年(1879年),庄河6月连雨12昼夜,平地水深丈余,碧流河水情险恶,据估算洪峰流量为7900立方米/秒。新中国成立后至水库建成的37年间,碧流河有13年出现洪水灾害。仅1962年一年,碧流河就发生了3次洪水灾害。
1973年7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来大连,总理问时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旅大市委第一书记刘德才:“大连要发展,主要问题是什么?”刘德才回答:“水”,并向总理汇报了大连城市供水的紧张情况和引碧入连的构想,总理表示支持。
其实,早在1958年,旅大市就有过引碧入连的考虑,成立了旅大市水源工程委员会,负责研究开发碧流河水源,以灌溉农田和供给城市用水。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实施。
22年磨一剑 众志始成城
1975年4月,国家计委批准了碧流河水库工程。同年10月25日,会战指挥部在临时广场隆重召开工程开工誓师大会,主体工程正式动工,进行混凝土基础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