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办‘珍珠班’,我们让那些家庭贫困,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得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谈到学校里的这一特殊班级,临沧市一中副校长高庆文说,现在“珍珠班”里的学生每年能得到2500元的资助金,还能获得1100元的学费和住宿费减免。
在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中,我省通过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去年,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印发的《关于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至2020年,我省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实现不低于每年1500元/生的目标,其中2017年秋季学期的执行标准不得低于每年1200元/生。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同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生均经费拨款基准定额标准为每年6000元/生,采用专业类别系数对省属学校实行差异化拨款。
同时,全省各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对学生资助力度,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临沧市沧源县、双江县、耿马县每年拨出专款,率先在该市实现了高中阶段免学费教育;沧源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工程,对全县普高学生每年补助600元的营养早餐资金。
在完善各项经费保障机制,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的基础上,我省还建立起“奖、助、贷、勤、补、减(免)”以及“绿色通道”等多元化的学生资助体系,让每一个高中毕业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继续学业。
据省招考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起,省财政对考入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的云南籍家庭经济困难优秀本科学生进行每人每年5000元的奖励。从2016年起,省财政对考入一本院校的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学费奖励;对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我省“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学费奖励;对考入本科院校的迪庆藏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学费资助。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
中小学老师今后也能评“教授”了。今年6月,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核准,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杨瑶等115名中小学教师获正高级教师职称资格,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首次评聘工作全面完成,全省共有48.5万名教师过渡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资格。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师资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省通过增加事业编制正式招录、招聘免费师范生等多种方式想方设法增加普通高中学校教职工数量,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与2010年比,我省普通高中教职工增加了2.46万人,专任教师增加了1.27万人。2009至2011年,我省对14个学科的4万多名普通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改全员培训,200多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省教育厅安排300万元用于支持6个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各地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了2000人次兼职教师。同时加大人才交流培训力度,如上海对口支援培训我省职教系统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310人。
此外,全省各地创新举措,下大力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红河州在部分乡镇中学设立“骨干岗”,每所学校5个岗位,3年一个周期,每个岗位每年补助1000元;提高工资待遇,乡村教师绩效工资平均高出城区教师400至1000元,让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普洱市针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于2016年举办了普通高中教师9个学科的新课程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能力。楚雄彝族自治州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点,着力提高教师“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能力,并将培训考核运用在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