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港口建成或在建的同时,新的项目也在持续增加。6月份,坦桑尼亚港务局同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1.54亿美元的合同,以扩建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重要港口。根据合同,中国港湾将在达累斯萨拉姆港建造一个滚装码头,并加深和加固7个停泊位。
坦桑尼亚工程、交通和通信部部长马卡梅·姆巴拉瓦在签署该合同的时候说:“加深和加固这些停泊位将使得大型集装箱船能停靠在达累斯萨拉姆。”
[3]规模之外还有技术优势
中国港口不断走向世界,带动的是中国建设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课题指出,港口建设的中国标准正加快走向海外。以中国交建为例,该企业参与主编行业标准,在境外推荐使用中国标准实施项目,推动国内技术和标准国际化,目前开工项目中使用中国标准的港口有:中缅原油工程——管道码头及航道、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一期、莫桑比克贝拉渔码头重建项目;苏丹萨瓦金港项目、吉布提ASSAL盐湖盐业出口码头、苏丹牲畜码头一期水工项目。
“随着像中国建筑等这样的中企加快参与海外港口建设,中国港口建设的技术优势不断呈现,这包括从设计到建设到设备再到管理等多个方面。首先,现在海外港口建设中,中国标准的运用正越来越多;其次,在港口施工中,防腐蚀混凝土、防淤技术、导航定位等先进工艺已广泛应用;再者,港口自动化加快发展,中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在管理方面,信息系统构建、国际优秀人才的吸引等持续提升中国港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徐梅坤说。
在码头使用率、装卸效率要求提升的背景下,自动化正成为港口建设的大趋势。2014年12月,国内首个自动化码头——由常规码头升级改造的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试运营。2015年7月,振华重工与青岛港携手打造亚洲首个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今年5月在青岛港成功投产。今年底,世界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将在洋山港投入运营。
张健介绍,中国交建于2002年开始在全球推广自动化码头设备,目前在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共15个国家的26个码头提供了相关产品,为荷兰鹿特丹港、美国长滩岛港、英国利物浦港等全球重要港口的自动化码头提供几乎全部单机设备。当前正在研发推广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系统,将为行业带来革命性的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可以说,只要有需要,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现在中国都具备了提供港口成套建设和运营的能力。目前中国的港口建设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比较优势,技术水平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持续为国际贸易提供物流支点,成为又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