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方位涵养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指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只有抓小抓早、抓细抓实,全方位、全时段,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课堂是育人的“跑道”,承载着“教什么”的重要职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时政教育作为必修课,让少年儿童及时了解世情、国情、省情,帮助他们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培养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法治教育作为必修课,以案例剖析、专题讲堂、主题班会等形式,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哪些权益是受到保护的,将法治精神从一开始就植根于每个人的头脑深处,让法治素养伴随、滋润他们的成长。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强化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勇气,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志向的少年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里的隐形课程,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无言的教育。要做足做好“环境育人”这篇文章,通过科学的设置和布局,充分发挥其承载学校价值追求、历史文脉、办学宗旨、精神风貌的作用,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价值观的引导和熏陶。学生寝室是学生开始独立生活的起点,是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整洁、温馨、文明的寝室,展示的不仅是同学们蓬勃向上的风采,更体现着他们的文明素养。要引导学生树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寝室卫生做起,让寝室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课堂”。
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少年儿童知识的长进、人格的健全、品德的修养,不仅需要“有字书”中的知识作指导,更需要从实践的“无字书”中汲取营养。根据不同阶段少年儿童的特点,组织他们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军营、走进社区,参加劳动、实验、军训等活动,使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亲近工农、感悟生活。加强文明养成教育,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内在修养和健康人格至关重要,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行为规范,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劳动,做到言谈有礼、举止有度、待人有诚、行事有信,时时处处做文明礼仪的示范者、践行者。
现在,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日趋增强,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单一化、碎片化、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越来越难跟得上时代的要求,不仅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创造条件实施小班化、分层式教学,大力推广“生活化+活动化”的价值观教育模式,突出思想性、趣味性,把让人敬而远之的“大道理”转化为乐于接受的“小道理”。主动适应“微时代”“大数据”等新特点,增强“互联网+”意识,善用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多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立体、更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