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高岭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水泥路,路的两旁还安着路灯。村里还有两家商店,村民们可以在那儿买到生活所需品。在村民家里,有线电视播放着精彩的节目,独立的卫生间里装着冲水马桶。
做好“文”字文章,解决精神生活的空心化
记者抵达高岭村时,正是午休时分,在村文化广场中已经有妇女在跳舞。走进村便民服务大厅,最先吸引人注意的是办公室一角放置着的民族服饰、舞蹈服装及各式乐器。
“这是汉族用的大鼓,那是朝鲜族穿的衣服。”金昌权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刚开始建文化广场的时候,希望村民们在物质生活好起来之后能够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刚开始,村民们都不太好意思来广场上跳舞。如今不论是汉族还是朝鲜族的群众,只要有空就会来跳舞,特别热闹。”除了跳舞,村民们还可以在文化广场上打球,在戏台看戏,也可以在健身器材上锻炼。
高岭村村民们过去的娱乐就是串门聊天、打牌,如今,村民们在劳作之余既可以在村里散步,又可以在文化广场上跳舞唱歌,整个村子越来越热闹,村民们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做好“创”字文章,解决致富能力的空心化
由于多年来的贫困,看不到未来的希望,高岭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让走出去的人回到家乡创业,提升村民的致富能力,彻底拔掉“穷根”是高岭村两年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到年节时候,村干部就会到返乡的外出打工者家中了解情况,向他们介绍村里的未来规划,宣讲回乡创业的好处。
已经在外打工十多年的村民夏清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回乡创业的。“我觉得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创业的机会也很多,我就回来试试。”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夏清泉在村里的支持下养驴,6个月出栏,一头能挣1000元,很快,他就养了20多头。
为了增强致富本领,高岭村还不断推进专业合作社项目,把贫困户全部纳入到合作社经营中,按照个人意愿组织村民成立养牛合作社、木耳合作社、农机种植合作社等8个专业合作社,由村民推荐有能力、有经验、有意愿带领大家致富的带头人,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乡村产业发展越来越好,高岭村已经成为吉林省脱贫攻坚的示范村。
(本报记者 鲍盛华 本报见习记者 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