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胡大妈。听说了记者的来意,胡大妈解释说,自己捡废品是因为养了几条狗,而且小区内的流浪狗也都是她在喂,因而会收集一些杂物卖掉,再去购买狗粮。胡大妈认为,她是为了流浪的小动物才将杂物堆积在楼道里,是一片好心,这样做没有问题。
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老人家里是有几条狗,在平时的清理行动中,两位老人并不是很配合。记者了解到,胡大妈的女儿在国外,对老人囤积废品的行为并不支持。
当把老人和捡废品的行为联系起来,许多人都会以为是老人生活困难,靠捡废品维持生计。而事实上,两位老人都有退休金,虽然身体状况一般,但生活并不困难。而且,老人卖掉的废品只是捡拾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堆放在公共区域。
双井街道百子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也曾多次对老人进行家访,并曾经联合了城管、派出所、物业对老人堆放的杂物进行清理,但遭到了老人的强烈反抗。社区也曾试图安排劝解和心理疏导,但老人逆反情绪强烈,拒不配合。
“直接给老人说找心理医生他们肯定不高兴。”华龄颐养精神关怀服务中心理事长杨萍这样分析老人的行为。
“囤”在家里大多是一种寄托
“囤物癖”到底是不是一种“病”呢?杨萍认为,“囤物癖”可能是老人安全感缺失造成的,有的老人性格孤僻,人际关系不好,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如果是高龄的老人,“囤物癖”也可能意味着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囤物癖’不一定是心理疾病,但一定是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老人“囤物癖”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杨萍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老人家门口的纸壳堆成了小山,需要把纸壳山拨出一个小洞才能进到家中。居住在这种环境中的老人,往往不会觉得不方便或者不卫生,而是将囤积杂物当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寄托需要一个出口,而捡废品、囤积废品是最简单的,也不用求人,所以有的老人会用这种方式来填充自己的生活。”对于安全感缺失的老人来说,如果家里堆满了东西,即使是捡来的废品,老人也会在心理上比较踏实。就胡大妈的案例而言,如果心理干预不好开展,可以先和老人接触一下,给老人提供一些支持。比如可以先问问流浪狗在哪里,看看她的流浪狗。“先和老人建立一个联系,以后慢慢再说。”杨萍表示,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快的话也要半个月到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