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北京市西城区法院2015年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受害的案件167件,占所有交通事故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14%。老年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比例逐步增高,成为受害人的主要群体。其中,老年人直接死亡或者诱发自身既往病史死亡的事故占涉老年人事故总数的15%左右。
不只是北京,全国多个城市老年人交通事故呈多发态势。
江苏省常熟市2016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常熟市交通死亡事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交通死亡事故占死亡事故总数的53.5%左右。涉及老人步行或驾驶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的事故,明显增加。无锡市最近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当地老年人事故多发,特别是死亡事故总体呈上升的态势。2016年,无锡市交通事故中共致349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849名老年人受伤,分别占全市总数的44.40%、27.26%。这个比例已远远超出人口比例。老年人已成为交通事故的最易发人群。
专家解析
城市路况比农村差异大更复杂
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这几起案例的讨论,其实很有意义。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和小城市人口快速向大城市集聚,这个集聚过程呈现一些规律,引发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
张柱庭说,首先是年轻人开始在大城市聚集,年轻人有文化,融入城市、熟悉交通法规速度快,基本都能适应。不过追随着年轻人到大城市生活的老人则不一样了。他们有的是来养老,有的是来照看第三代,还有的到大城市来从事家政、安保等服务。这些老人很容易产生对大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其中很明显的一点表现就是对交通法规的陌生。
“城市路况与农村差异巨大,复杂程度远高于农村。而且老年人又没受过交通法规教育,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行为习惯。”
专家提醒
教育、处罚与硬件设施都并重
张柱庭认为,要避免和预防老人来京后发生交通事故,首先要做的就是补上交通法规这一课。
“如果是随着子女来京,那这个工作就应该由子女做。如果是来京打工,就应该由雇主负责教育。开展教育不能说是法定义务,但是不要偷懒。从保障出行安全、适应城市生活的角度,这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接下来,城市管理部门可以考虑多做一些物理隔离。比如增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之间的栏杆,而不是只画一条线,把老人随意穿越这些道路的可能性降低。同时,增加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数量,给老人横穿道路提供便利。
此外,还应对违反交规的老人多批评、多纠正、多帮助,执法力度也要跟上。“不能因为老年人不好处理就不处理。交通法规上也有个破窗效应,小问题不纠正,就会形成大事故。”
针对超标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的问题,张柱庭表示,更应该谴责厂家,“很多时候,老人并不知道电动自行车超标,这些超标车不应该上市销售。”
本报记者 孙毅 D175 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