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展。各国要坚持创新发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释放社会创造力;坚持协调发展,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坚持公平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坚持开放发展,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自由、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和平发展,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共同发展,即互利共赢、包容互惠、同舟共济、共生共进,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中国就是如此。中国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要发展,也要安全,二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达至世界安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是关键。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我们的先辈建立了联合国,为世界赢得70余年相对和平。我们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管控好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要坚持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的有效路径。
共识、共建、共治的基础是利益。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要实现利益上的共享共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仅如此,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比如,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上打造“四种模式”: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二是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四是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中国将始终做和平发展最坚定的实践者。几千年来,和而不同、协和万邦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伙伴关系、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和行动不会改变。
(作者韩庆祥 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