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难关,田家炳还遇到过多次。每一次,他都是卖房、贷款也要履行诺言。“人家已经做了计划,不兑现,影响的可能就是几百、几千个学生。”
2003年,为帮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完成一个募资计划,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的田家炳,抵押房子贷款600多万港元捐给了学校。
2005年,为提前清付落实的项目捐款并扩大捐资,田家炳将旗下的核心物业田氏广场卖掉,获得款项近3亿港币,全数捐献给了内地的大学、中学。
2009年,田家炳将自己名下的物业,包括4栋价值数十亿的写字楼大厦全部捐给基金会,让基金会在各项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助教到底。
今天,田家炳基金会依然以教育为核心高效运转,其决策和管理权也都已交给从香港9所大学请来的专业人士负责。
【6】
一捐就是几百万、几千万,一年四季都在捐的田家炳,在几十亿的捐赠背后,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没有私家车,地铁、公交或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很长一段时间,每月生活开支只有3000港元。
他不搞排场,不烟不酒,也不喜应酬交际,八十大寿、九十大寿,很多人要为他庆祝,他不摆酒,不办席,只是安安静静地跟家人和知己好友聚一聚。
他节约每一分钱支持教育,也希望捐赠对象用好每一分钱。知道内地一些地方接待宾客,有大操大办才显尊重的风俗习惯,每次捐款前,他都会专门打招呼,一切从简,把钱用到孩子们身上。
有人还摸出他的规律,哪个地方大鱼大肉招待他,哪个地方就会失去他的捐款。
田家炳常说,“每个人都做一点小好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好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好。每一个人都做一点小坏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坏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坏。”除了大善,他也从小做起。
出门住酒店,他自带肥皂,“酒店肥皂用不完,用了就废了,很浪费”;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开水;到学校考察开会,喝不完的矿泉水他拿走接着喝。
田家炳对下一代的教育堪称严苛,长子田庆先回忆,小时候虽然住在别墅洋房,但身上却没什么零花钱,长大成人,很多儿时的伙伴都指着甚至争着家产,但他们得到的却是父亲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