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的奔走中,这位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女检察官发现,那些一言不合就开杀的孩子几乎都有着不良的亲子关系——
留守在家,由爷奶带大,与父母疏远;自幼被遗弃,敏感多疑,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父母离异,由一方抚养长大,自幼缺少安全感;父母健全,但忙于生计和生活,几乎不和孩子沟通,孩子对家庭没有归属感……
这些不被父母、家庭接受的孩子,因感觉不到安全感和被接纳,很难体味到爱和温暖。因从来不曾与家人建立良性情感连接,他们很容易积累对别人甚至对家人的仇恨。
一旦置身于某种特定情景之中,他的仇恨就会被激化被放大,杀自己的父母或杀激怒他们的身边人,就绝非偶然了。
◆◆◆
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著名心理学家萨提亚根据心理咨询的实战经历总结出,那些在有问题的家庭存在如下四个共同问题:
自我价值感低;与人沟通间接含混,不真诚;家庭规则严格,非人性化,而且不可谈判;家庭以畏惧、谴责的方式与社会发生联系。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普遍不自信,性格偏执,喜走极端,很难与人沟通,消极悲观,善于指责,极少反思。
这个结论在人尽皆知的一些案件可以得到佐证。
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把骑电动车的女子张妙撞倒后,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在张的胸部连捅8刀后逃逸,导致张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
在庭审现场,曾以专业第一考上音乐学院的药家鑫直言:
“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之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药家鑫极其严厉的父亲和望子成龙的母亲,坦言儿子“遇到什么事儿从来不和他们讲”。
他们无法想象性格懦弱的孩子,怎会做出如此残忍之事。而药家鑫的同学回忆,药曾说“我有心理疾病,心理严重扭曲。”
这或许是这位年轻人意识到内心问题并试图求救的一次尝试,只是,在他还没有摆脱原罪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一场车祸就点燃了他潜伏多年的仇恨,将他人和自己都推入死亡之谷。
同样,复旦投毒案庭审现场,面对诉讼代理人的疑问,投毒的林森浩也说自己从小性格内向,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说话做事不计后果,遇到问题就想逃避,这是他犯下罪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