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主办的“丝绸之路与中原”文物展于6月10日在洛阳博物馆开展。(洛阳博物馆供图)
此次展览集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研究院、巩义市博物馆的珍贵文物200余件,通过丝路萌芽、丝路开启、四方通衢、八方来朝、丝路展延五个部分,引导观众重温华夏文明兴盛、发展的过程,以及丝绸之路为文明融合做出的贡献。战国琉璃球,汉代人形柱陶楼,北魏赵安香造像,唐三彩孔雀杯,宋陵石刻客使头像,明代万历号沉船出水的青花瓷器等都是首次在洛阳博物馆展出,品类丰富,观赏性高。
为了迎接此次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洛阳还展出了“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通过艺术的方式再现了遗产地独有的历史底蕴、文化特征和人文风情,诠释了文化遗产的精深内涵,不仅让人们领略到文化遗产的艺术之美,更让人们感受到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历史见证 小城大梦
行走洛阳,每一步都是对历史的丈量。6月11日,记者团参加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开工奠基仪式,这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两年多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将向公众呈现最早中国都城的历史风貌。
为了保护好夏商文明的重要遗址,各级政府对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项目占地208亩,建设规模3.1万平方米,总投资6.3亿元,计划于2019年10月建成。届时,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将成为全国最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6月11日,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在洛阳举行。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奠基仪式上说,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和考古公园的建设,是让埋藏在伊洛平原的文物、书写夏朝历史的文献“活起来”的典型项目,有利于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隐藏于洛阳中的二里头不断改写着中国之最:发现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紫禁城”——宫城、中国最早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最早青铜器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并首次在宫殿区发现成组贵族墓及随葬的绿松石龙形器,用于祭祀与宫廷礼仪的青铜酒器、乐器、武器、玉器的出土,昭示着早期王朝的礼制传统。这座小城,藏着数不尽的历史,日益显现出厚积薄发的力量。
来自尼泊尔的外籍记者拉姆萨尔(Lamsal Lamxi Prasad)感叹道,“此行让我领略了洛阳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相信这座位于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城市将延续它的辉煌,继续在自身发展繁荣与国际交往合作中绽放光彩。”
千百年前,驼铃和瓷瓶在这里叮当作响;千百年后,古城洛阳卯足力气扬帆起航。凭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以及积极创新,2017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办城市花落洛阳。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积淀下,洛阳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展示工作,建好丝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梦贡献洛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