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由火箭军6个装备方队组成的战略打击方阵,以威武雄壮的阵容、磅礴恢弘的气势,光荣接受习主席检阅。
穿越时光隧道,一枚枚导弹,述说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波澜壮阔的昨天、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实现作战力量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发展,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作战能力由近中远程向洲际打击拓展的大跨越,信息化条件下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跃上了新台阶。
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背后,凝结着科技创新的伟力。近年来,火箭军围绕习主席确定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的奋斗目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不断加强武器装备建设。
火箭军一位领导说,创新将成为战争胜负的“引擎”,火箭军作为高科技战略军种,“数字化”与“实战化”必须并驾齐驱。心存忧患的火箭军各级指挥员,头脑里始终绷紧着“科技创新”这根弦。
勇于担当才能不辱使命。如今,导弹个头越来越小,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毁伤威力越来越强……导弹武器的“脱胎换骨”,源自火箭军官兵矢志创新的步伐。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升,新型导弹抗干扰能力、打击精度、毁伤目标种类、火力覆盖范围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射程有序衔接、火力覆盖广泛、作战性能先进的新质战斗力体系,一柄柄御敌利剑成为关键时刻能够一锤定音的战略铁拳。
竭力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通过数字化改造及新技术在导弹武器系统上的广泛应用,部队指挥情报系统更加灵敏高效,快速机动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迅速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在千锤百炼中实现了新跨越。
运用信息创新技术,搭建起具有模拟操作、指挥控制、综合保障等功能的一体化指挥训练平台,各作战要素与旅、营指挥所实现互联、互通、互动,所有导弹旅不出营门,随时能展开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训练效益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人才为先。近年来,火箭军大力实施“神剑人才工程”,精心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和导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数千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军队奖励,一批核心成果居于国内和军队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导弹专家已涵盖火箭军所有导弹旅。
军民融合,成为火箭军提升战略能力又一“增长点”。火箭军部队借助地方科研集团科技、人才优势,与地方科研单位先后共建11个军地协作人才培养站,与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采取进厂驻训、联合攻关、挂职培养、项目合作等,培养上千名专家型导弹技术骨干,帮带出一支近百人的导弹旅总工程师队伍。
如今,火箭军已形成核常兼备、近中远结合、固液并存的武器系列,实现“导弹装备集成化、操作系统简便化、指挥流程信息化”;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现代化导弹阵地,在祖国的崇山峻岭竣工;作战方式多样化,从依托既设作战阵地到无依托、野战化机动发射、随时能打;快速机动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不断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飞跃。
(原标题:东风万里啸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