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认为,这些任务是一般的语言教学机构做不到的,这不是它们的使命,它们也没有这样的资源,但是孔子学院有,它有强大的后盾。而且,孔子学院的使命也是推动中国和所在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因此孔子学院一定要超越仅仅作为语言培训机构的定位和自我局限。”
4月18日,刘宏教授(右三)、王义桅教授(右一)、谭旭东院长(左三)、Kistamah院长(左四)等在毛里求斯大学校园内。
他说,孔子学院的教材要注重把当地特色的文化要素融合进去,即在坚持中文标准基础上的教材本土化,这样才能和当地较好地对接起来。还有就是要跟当地的主流媒体积极沟通。“我在英国时就跟包括BBC、《卫报》和《独立报》等做访谈,向它们介绍孔子学院是做什么的,以消除当地主流社会可能的疑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对国际在线说,孔子学院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正在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正在成为各个地方走出去进行对外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有“地方使馆”的意味。孔子学院当然也面临着挑战,但它都是和所在国的大学共通建立的,所以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应该从双方找原因。
“但孔子学院也确实有必要升级换代。”王义桅说,比如教材的改进,使之更符合不同国家的需要,注重教学的地区差异性,加大网上孔子学院的建设等。此外,孔子学院光教语言也不够,可以考虑在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推广语言,这样应该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可给对方创造就业,会增加对方学员的积极性。还可以跟已经在当地落地的中资企业合作,培训外籍员工,这样就进一步落地生根了,也更加可持续。
对于此前有孔子学院在美国、瑞典和法国等被关闭的事件,刘宏认为,“这还是极少数,毕竟孔子学院有500多所了,其中有几所被关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原因是每个大学的情况各不相同,还有就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他说,倒是我们从中可以更好地找到孔子学院的定位,更好地把它的发展既跟中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也跟当地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孔子学院才能真正拥有美好的前景。对此我还是充满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