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时间李家琦会用手机拍下每一个他认为有价值的图案,用笔记录每一个灵感的瞬间。受天津海河上的解放桥激发,他主持设计了一款植入解放桥、天津站等天津元素的腕表。该款表以精密的机械传动结构,实现了表盘桥梁模型间隔2小时定时自动开启和闭合,每次开合时间6分钟。这是海鸥制表史上首款表盘面带有动态图案显示的腕表,一经亮相就引起了同行和客户的极大关注。
精致的腕表需要精心雕琢,各行各业也都需要不断打磨的工匠精神。在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抹灰工作中,农民工祝平辉就爱钻研、勤思考。从1997年起他一直在桂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他总在别人都下班休息了之后还在边干边琢磨,分析师傅们为什么会做得好,自己差在哪里,如何改进。就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使自己的抹灰技术不断得到提高,最终成为全国建筑业抹灰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比如对剪力墙和砖墙抹灰,混凝土和砖的吸水程度不一样,养护好的混凝土和养护不好的混凝土吸水程度也不一样。抹灰看上去是项体力活,实际上有很多门道,就是多看多学多总结,不断改进。”祝平辉说。
不断创新,托举人生梦想
“一个人,要为社会作贡献,要把对梦想的追求落脚和聚焦到扎实奋斗、不断创新上。”这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技能专家洪家光对自己的要求。
航空发动机由于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叶片是发动机的关键承载部件,其自身精度决定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用于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进行封锁。如何突破叶片磨削用高精度超厚金刚石滚轮制造技术,这是一大难题。
洪家光利用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大胆开展一系列技术创新,最终使超厚滚轮精度超过西方国家,滚轮使用寿命提升两倍。成果应用后,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加工合格率大幅度提升,结束了公司金刚石滚轮大型面无法加工的历史。
关键技术领域显身手,小专业里也有大作为。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状态评价中心物资检测室油气化验组组长朱洪斌参加工作27年,在电力油气化验领域中坚持创新。他主持研发的“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量值保证体系的创建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近3年仅在江苏电网就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亿多元,累计多供电量达56.1亿千瓦时。
在油色谱分析标准油的配制研发中,制作满足要求的配制装置的气囊是核心,而气囊材料的选择是关键。为此,朱洪斌找来大量橡胶材料的特性数据详加分析,一共选择了6种橡胶反复做试验,历时3个月最终找到一种军工用橡胶,获得满意效果。
“在本职岗位上能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就是我的梦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