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放羊时发生冲突,高三女生陈某用石头砸伤了他人的眼睛被判缓刑。承办法官通过背靠背调解、犯罪记录封存、跟踪帮教等方式,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陈某回归社会重新生活,陈某成功考上了大学……
这是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普法微电影《晴空》的感人情节。为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根据真实案例,自导自演了这部微电影,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未成年人。
“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近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严家亮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2023年以来,保亭法院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作为重点工作,强化“严”的举措、深化“教”的效果、优化“审”的职能,在组织督促上增实效,在源头预防上出新招,在协同联动上下功夫,打造全省“护苗”专项行动基层实践样本。
作为法院院长,严家亮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积极参与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并指导对一宗涉及幼儿园承包经营权案件采取先予执行。
“2024年8月30日,秋季开学前夕,我们根据当事人申请,紧急组织各方人员对涉案幼儿园场地设备等进行现场清点,仅用4小时便完成对全部涉案资产设施设备清点登记工作,在依法保障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确保该幼儿园正常开学,200名幼儿新生按时入园。”严家亮告诉记者。
2023年2月,海南启动为期3年的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开展家庭防护、教育防护、司法防护、社会防护“四大防护”。保亭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探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保亭法院制定《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切实落实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2023年以来,保亭法院探索融合审判新路径,挂牌成立“少年法庭”,培育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兼通的复合型、专业化少年审判队伍,打造少年审判“新品牌”,推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涉家事诉讼案件实行亲子关系报告的规定(试行)》。
保亭法院还选派12个法官团队累计对接71名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开展帮教工作,已帮助30名未成年人学习、工作步入正轨。
“同学们,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岁末年初之际,来自保亭法院的法治副校长罗亚亲、周海后、李文雄、蒙丹燕等先后走进辖区中小学校,为学生们送上了一堂堂法治课。
“我们着眼于‘防’,织密防护网。”保亭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龙剑说,保亭法院始终坚持“教育”融合“司法”,持续深化“院校”合作,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打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矩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让法治之光照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两年来,保亭法院选优配强法治副校长,先后选派14名优秀法院干警担任全县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根据校园特色、学生需求定制普法教育方案,围绕预防校园欺凌等主题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根据真实案例,拍摄《晴空》《新生》等普法微电影。
2023年10月18日,保亭法院联合保亭教育局举办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目前,依托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共举办“法院开放日”13场,邀请全县770余名学生现场体验模拟法庭、观摩庭审。
2023年以来,保亭法院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7份,向有关单位发出“护苗”司法建议3份,建议教育部门重视法治教育必修课、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未成年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司法建议回复率达100%,并且均在规定时间内得到落实。
据了解,下一步,保亭法院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推动常态化开展工作部署会、细化工作措施,规范化组织庭审经验交流会,专业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合理分配法治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