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港澳青年北上潮:2000个内地职位获2万申请

中国经济周刊 2022-05-22 14:58:52
A+ A-

原标题:港澳青年北上潮:2000个内地职位获2万申请

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将满5周年,珠三角九市已遍布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身影。从观望到行动,人才要素在流动中加速了三地的互通互融。

日前,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备受追捧,2万名港青争取2千个内地职位。这些职位以不低于1.8万港元的月薪、每月1000元人民币的补贴等,受到不少香港青年的青睐。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5月11日在书面答复立法会议员提问时表示,现时“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下受聘的1100名毕业生已全部入职,其中约八成半入职者已到内地展开工作。

受访人士认为,尽管目前受疫情影响通关、交通等面临一定的阻滞,但随着三地支持人才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港澳青年北上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千个内地职位收到2万份求职申请

2021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以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凡可合法在港受雇工作、2019年至2021年获颁学士或以上学位的港籍毕业生,均可申请。

目前,该计划已经结束申请。据悉,该计划设有2000个名额,共接获417家企业约3500个职位、超20000份毕业生求职申请。

什么工作这么“吃香”?

公开资料显示,这些职位大多位于深圳,其次是广州,两地占比达到了八成。根据计划规定,企业须以不低于18000港元的月薪聘请目标毕业生。有消息称,最高薪资的岗位甚至开到近5万港元。

这是什么水平?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2021年5-6月,香港的每月工资中位数为18700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6000元),同比上升1.6%。而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平均招聘薪酬10014元/月,薪酬中位数7999元/月。

此外,计划也规定香港特区政府根据企业聘用毕业生人数,向企业发放每人每月10000港元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计划期间,广东也会给参与人员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

从公司职位来看,企业包括腾讯、汇丰、东亚银行、华润水泥、普华永道、骏豪集团、伯尔尼光学、观澜湖集团、广州金力信息技术、新家园协、华商教育集团、广州市华威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怀集威发水电有限公司等,既有知名大企业,也有区域性公司。

这些职位中,创新科技类约占一半,金融类的岗位也比较多。有些岗位级别也较高,比如腾讯数码媒体及活动运营经理、观澜湖集团酒店前厅任大堂副理,也有商业服务业机构提供高级顾问(Senior Associate)职位。

以该计划为窗口,一些机构和学者也对香港青年北上意愿进行了调研。香港浸会大学一项2000人问卷调查显示,职业发展机会和资金支持是关键的推动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更愿意到大湾区工作访问或实习,对当地工作文化和政策的适应对港青而言是主要挑战。

针对港澳青年对“水土不服“的担忧,近日广东发布了《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除了提供多种补贴外,还将专门设置职场导师,要求具备3年以上大湾区工作、生活经验且遵纪守法,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港澳籍人士方能担任,以帮助过来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内地。

《实施细则》还明确引入港澳就业服务,并对引入机构的资质、引进方式、服务内容、补助标准及考核机制作了详尽规定,强调机构组成中的港澳人士比例,突出为港澳青年营造“家”的感觉,培育归属感。

北上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港澳青年偏好什么?

从企业招聘到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岗位招录,从自主创业到灵活就业,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5年来,面向港澳青年的发展渠道也更为多元。

由于客观存在的收入差距,香港青年过来就业意愿还有待提高,相比之下,创业始终是主流,毕竟内地广阔的市场在他们眼里极具诱惑力。

今年33岁的莫荣杰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江门。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毕业后,他出任华达集团副总裁,并于2014创立了“I STOP”一汇品牌,开始在江门创立跟香港不同的事业。

莫荣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一汇广场是其在江门推出的首个商业项目,这个主题商城通过年轻潮流元素的包装,招商率从20%提升至90%,把整个项目都盘活了起来。这几年,华达集团陆续中标江门多地的文旅项目,进行景区改造。正如“I STOP”字面上的意义,他希望在江门打造出一个个让人停留驻足的地方,用年轻化的风格传播江门文化,并借着“熊一”这个IP和衍生品打造新的地方手信。

华达集团联手政府合作的江门启明里活化改造项目

熊一博物馆本土原创礼品店

疫情来临前,莫荣杰每周都会往返于香港、江门两地。疫情之后,时间拉长到几个月回一次内地,留几个月再返香港。在他身上,来大湾区创业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身为港籍青年,他在江门的商业、文创、教育领域均有涉猎,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以前,我香港的朋友、在外国读书的朋友一听到我去江门,觉得我是不是选错了方向,他们不知道江门的产业是什么、是不是还很落后。现在那些朋友都问我什么时候带他们去江门看看,他们想回来看有什么机会。“莫荣杰说,他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他建议,除了通关的需求之外,还希望面对港澳青年加强对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产业特性的宣传,让他们能更精准去寻找机会。

在广州,“90”后的陈韬跟几个港澳朋友与广州市天河区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发起广东港澳青年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总规模不低于3亿元,主要面向天河区内港澳题材的创新项目,以及大湾区内由港澳台及海归团队参与具备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大湾区内成立、股东创始人团队包含港澳籍青年人士的企业,这是我们基金的硬性条件。“

与上一辈过来投资建厂的创业理念不同,现在来广东创业的港澳青年大多数聚焦在高科技与文创类产业。他们更倾向于与内地城市有思绪上的碰撞,更加专注创新产品的研发、高新科技上的讨论。

陈韬表示:“虽说三地同根同源,但产业存在互补关系。我认识有做人骨修复的公司,他们在香港有很高效的技术,广东有精细化的工厂、仪器,链条非常完善,所以把他们的概念、技术带到这边来便一拍即合。”

“对于过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他们热情非常高涨。“他说,”广东省的政务服务很便捷,制造业很发达,信息文化交流和港澳没有任何阻碍……这些是我日常和港澳青年朋友接触,听他们讲得最多的话题。尤其他们每一次讲到自己有广东省港澳人士居住证,都觉得这是为之骄傲的事情,能够凭居住证去每一个地方,已经和我们同等便捷了。”

官方数据显示,如今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已超过8.5万人,全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394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3455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周仲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吸引港澳青年来粤创业就业,除了提供机会和发展平台外,还要更多地关心其生活环境与成长需求。下一步,需要更多地从改变思维方式、保障公共服务、融通文化习惯等方面优化政策,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粤发展。”

他认为,人才流动具有规律性,利于人才成长与发展是根本驱动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加快,各种制约人才流动的障碍不断清除,港澳青年来内地创业就业意愿将进一步增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