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人民网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中心召开研讨会专家建言知识产权保护应把握三大趋势

人民网 2021-02-26 16:41:00
A+ A-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日前,人民网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法学界、司法界、传媒界、产业界专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和新技术应用新发展、新经验,以及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展望一个新战略——

从知识产权大国到知识产权强国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谈道,目前我国正处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的关口,未来还要向知识产权利用大国转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冯晓青指出,制定实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是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变为知识产权强国的必经之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监督庭审判员冯刚认为,全面加强著作权保护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抓手。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蒋建科指出,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

中国互联网法治研究院秘书长、真相科技董事长兼CEO石松认为,保护好知识产权,形成强大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优势地位。

聚焦一个大产业——

为经济发展增添“版权动力”

2019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7.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4%,占GDP的比重为7.39%。基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9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报告的这组数据,冯刚表示,版权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年至2019年,我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达9584.2亿元,同比增长29.1%。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用户付费、版权运营和广告收入三类。上海百事通法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晶晶援引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提出随着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内容产业日益繁荣。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保障。”冯晓青指出,知识产权保护涉及法律制度,既是保障机制,也是激励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市场机制,需要利用市场转化来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

加强三大保障——

行政、司法、技术保驾护航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其中包含6个板块、99条措施。冯晓青指出,这是当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法治化水平的纲领性文件。

冯晓青接着介绍,2020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其中包含133条措施;年底,最高人民法院还一次性作出18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修改的决定。

“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司法居于主导地位。”冯刚介绍说,网络审理模式依托新技术,最突出的应用就是互联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的上级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上诉再审案件一律使用网络审判规则。当前互联网法院对于新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是到位的。

“区块链、时间戳技术已经成为证据保全的‘主力军’。”冯刚认为,常见的以邮件和微信为代表的电子证据,在认证标准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这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有专门的司法解释,各地高级人民法院也对本地的电子证据的取证、举证、质证规则也出台过一些文件。著作权特别是网络著作权案件中,基本上采取以区块链、时间戳为代表的证据保全手段。

把握三大趋势——

案件数量大、类型多、技术含量高

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飙升。冯刚谈及,2019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有48万多件,其中地方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将近40万件,其中著作权案件将近30万件,占比接近3/4。冯晓青查阅有关统计数据也发现,近五六年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飙升。

新型案件层出不穷。冯晓青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展,互联网经济日趋活跃,新式冲突和矛盾随之产生,涉及电商平台、跨境贸易、人工智能的新型案件层出不穷,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落后于时代发展。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衔接、协调、交叉,证据制度衔接等问题尚待促进解决,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没有全面推广。

新技术催生侵权新行为、司法保护新客体。冯刚指出,新技术也是著作权客体,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还不能够直接纳入现行著作权法保护。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司法领域的新行为认定也有待解决,业界对相关案件定性、定量及审判方式等方面还没有达成统一认识。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导致链条长、环节多,同一环节还存在无数使用主体,导致案件数量众多、类型复杂。

解决三大痛点——

司法资源供需矛盾、维权难、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知识产权领域司法资源出现区域性供需矛盾。冯晓青指出,知识产权案件飙升、办案压力增大等现状,导致法官数量减少。冯刚认为知识产权领域司法资源较为稀缺,分布不平衡,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对于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特殊管辖规则,导致此类案件向中心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的中心地区集中。

维权取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执行难。冯晓青提出,知识产权侵权手段存在多样化、智能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向,对证据获取、侵权查处造成极大困难。蒋建科认为,当下存在侵权类型广泛、侵权行为隐蔽,侵权行为认定复杂等现状。石松认为侵犯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的知识产权复杂案件中,权利主体存在确权难、取证难、维权难困境。左晶晶认为目前存在取证难、周期长、执行难等维权困境。

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冯晓青认为总体上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维权意识淡薄,当下社会上仍然存在“盗版有利”“盗版有理”等错误观念。蒋建科在新闻采访中也发现,公众对无形资产产权重视程度不够。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冯晓青建议,加强科学立法工作,综合运用司法、行政等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张平提出,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机制才能真正让知识产权制度起到保护创新、促进竞争的有效作用。

运用新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冯晓青提出,技术带来的问题要通过技术来解决。利用技术手段形成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智能技术加强对侵权假冒行为的侦测、发现和固定证据;建立企业信息化知识产权管理系统,预防侵权风险,减少打击侵权、保护知识产权成本;用智能化技术手段能化解巨大的案件压力。

石松认为,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几项新技术的运用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左晶晶建议,可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版权监测一站式解决方案。当前互联网环境中的商标权维权,一些技术公司已经采用以图搜图等方式查找侵权线索、进行取证,也有一些企业在区块链存证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实践经验。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宣传。冯晓青认为要加强对国内外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加强交流和宣传,推动全社会关注知识产权问题。蒋建科建议积极培育知识产权文化,讲好知识产权故事。

据了解,人民网近年来持续聚焦版权保护技术创新和应用。2019年,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推出“人民版权”一站式版权保护管理平台,为融媒体时代版权保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2020年11月,人民网获得国家版权局“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推广站点”授牌。在十家单位获得授牌的单位中,人民网是唯一的新闻媒体。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参加研讨并发言。她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大力加强技术创新。新成立的人民网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搭建文化等产业的权利人、法学专家、媒体、技术服务方沟通、交流的平台,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侵权预警、版权保护、技术创新趋势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合作,提升版权管理水平和保护水平,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讨会由人民网法务部主任兼人民网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滕力主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