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椰树集团不是在招人而是在“招骂”,恶意炒作缘何屡禁不止?

东方网·纵相新闻 2020-08-21 14:07:49
A+ A-

原标题:椰树集团不是在招人而是在“招骂”,恶意炒作缘何屡禁不止?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卞英豪

昨日(8月20日),椰树集团的一则招聘信息登上网络热搜。招聘启事中要求应聘者签订承诺书,保证“顾事业不顾家”、“终身在椰树集团服务”,甚至要求以房产作为抵押,“离开‘椰树’以房产偿还”。

消息发酵后,该招聘信息已被删除。仅过了半天时间,椰树集团“火速”致歉称,该公司对招聘信息审核不严,用词不当,部分条款已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以及人文精神,造成不良影响,向社会大众深表歉意。

椰树集团不是在招人而是在“招骂”,恶意炒作缘何屡禁不止?

椰树集团能否靠这则雷人启示招揽到人才,我们暂时无从知悉。但其字里行间释放出的畸形价值观,已经令人窒息。

椰树集团在招聘启事中提到了第一条承诺——“忠诚不谋私”。遣词造句中,不难看出他们似乎对“忠诚”,“不谋私”有所曲解。

所谓忠诚理应是对事业、对理想的坚守,而不是对一家企业无条件的“愚忠”。“不谋私”理应是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不义之财,但求职者的房产显然是自己的合理合法的财产,何来谋私一说。椰树集团要求他们抵押,这似乎是在带头“谋私”。

至于第二条承诺“顾事业不顾家”更是荒诞。事业和家庭何时成了对立的二元存在?或许在时间维度,两者无法十全十美。但合理的导向,理应是为员工平衡两者,如今椰树集团直接令其失衡,要求员工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这已然冒犯了基本的道德良知、人伦情感。用时下流行的话来形容,这就是“职场PUA”的“实锤”。

椰树集团不是在招人而是在“招骂”,恶意炒作缘何屡禁不止?

目前,椰树集团已公开承认部分条款违反《劳动法》。关于这则招聘启事,舆论的批评已是扑面而来,公众已对其存在明显偏差的价值观有了直观的感受。在“没有记忆”的互联网时代,或许不久后,此事终将偃旗息鼓。

然而,在互联网记忆消逝前,我们还必须要指出一句,诸如椰树集团这样的不良炒作行为,有关部门必须要及时制止和处理。

首先,从弹眼落睛的招聘用词,到光速的撤稿和道歉。我们有理由揣测,椰树集团似乎根本不是来招人的,而是来招“骂”的。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了解到,椰树集团发布这则启事的平台为“海南直聘”,微信认证显示是海南省人力资源市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据悉,“海南直聘”此前是海南人力资源开发局综合处下属机构,目前已独立由国资委下属企业管理。

不难发现,椰树集团这则招聘启事并非“随手一发”。无论是发布的平台,还是椰树“中国名牌产品”的名号,从合规的程序上,从民众的信任度上,发布信息前字斟句酌是必要且必须的。然而,这则明显存有问题的信息最终还是发布了出来,显然是有审核把关不严的漏洞存在。

椰树集团不是在招人而是在“招骂”,恶意炒作缘何屡禁不止?

同时,椰树集团恶意炒作的嫌疑恐怕暂时也无法洗清。此前,椰树集团在“翻车营销”领域可谓是劣迹斑斑。从此前“从小喝到大”的内涵广告词被有关部门调查,再到涉嫌低俗视频广告被广电总局叫停。椰树集团在品牌营销方面的“骚操作”不胜枚举。

椰树集团不是在招人而是在“招骂”,恶意炒作缘何屡禁不止?

事实上,椰树集团理应是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椰树集团常年位居海口市工业企业产值、税金缴纳的前三名,2018年海南省企业联合会开展的海南企业100强评比中,椰树集团更是上榜的唯一一家食品制造业公司。

如今,椰树集团已运营超过30年,产品单一和品牌形象老化确实是其面临的难题。

然而,破局的方式可以思考和探讨,合理的市场行为大可以“试错”。但在低俗营销,恶意炒作方向,椰树集团似乎是“一错再错”。用“博眼球”来掩盖品牌的颓势,这似乎是本末倒置。更遑论如此炒作,甚至有损海南企业的品牌形象。

需要反思的是,一家本应承载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重任的大企业,本有无数可以尝试的大路可走,缘何要走上“恶意炒作”的末路。为何类似的低俗营销事件屡禁不止,甚至又以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方式再度重现?

有了舆论的监督,企业的责任心,监管的力度,管理的韧劲,这些缺一不可。在当下的环境下,我们希望像椰树集团这样的企业,能认认真真招人谋发展,而不是想法设法招骂博眼球。能踏踏实实求转型,而不是削尖脑袋求关注。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