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里毕竟不是加州是北京,不少网友对新生事物“性别友善厕所”表示质疑,“既然设施细节与普通厕所相差无几,打出这样标识无异于给‘跨性别’人群”贴标签,从而加剧身份歧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网友们担心现实生活中和异性或者跨性别者同用公厕,可能会引起尴尬不安、隐私泄露隐患、侵犯儿童和女性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性别友善厕所”是否真的需要?
我们暂且将联合国这位朋友的说法放在一边,换个角度来看一下,所谓的“性别友善厕所”是否真的需要?
不知您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和闺蜜逛街逛到一半去个卫生间,突然发现进来了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这时你心里是不是有两个小人儿打架?他再小也是男的啊,怎么能进女厕?!可是他身边只有妈妈,不带进女厕,又不放心让小小的他独自去男厕,那怎么办呢?
去年8月,网友陈先生就曾在网上发帖子,讲述了类似的经历。他的3岁女儿小便难忍,陈先生本来想带她进男厕所,但看见有两名男士,女儿又已经具备性别意识,最后选择进了女厕所,结果招来其他女士的指责。
该帖一发出立即被置顶,引爆网友讨论,短短几天内近2万人关注。对于陈先生的做法,网友们各持己见。
再比如,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场电影散场,终于可以去厕所了,结果男朋友已经解决完出来了,而你还在排队。。。。
如果这些时候有个“中性卫生间”,是不是问题都解决了?
“中性卫生间”最早出现在泰国,本来是专门供有变性倾向的男性使用,逐渐男女都能使用,残疾人、老幼可以在异性家属陪同下进入的卫生间。也正因为这种卫生间有这样的作用,所以,在国外,一般用“男女中间加个轮椅”作为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