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良15岁时,有一次和爸爸妈妈出门,从来没有学过开车的小良却突然表示自己来开车。“我们从来没有教他开过车,他却熟练地把车开动了”,妈妈说,“我们后来发现,他对各种汽车都了如指掌。因为熟知汽车知识,他现在还被国内某知名汽车论坛邀请为坛主,每天在网上为网友解答各种汽车问题。”
父母:这样的聪明没有用处
在了解他们的人看来,小锐、小良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甚至可以称为“神童”。然而,在家长看来,他们的这些聪明和智慧是没有“用处”的。
“又不能用来考试,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小良的妈妈说,他们夫妻俩工作普通,只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有一个好的前途,“现在不能上学了,只能想办法上个中专,学点技术”。
10岁的小明,对于江门市区的公交车线路,只要看过一次就能过目不忘,“比如说江门市区3字开头的公交车,他想都不用想就能告诉我每条线路有多少站,哪一站的下一站是什么地方。”小明妈妈说,“我现在出门坐公交车都不用看站牌,只要问他就行了,亲戚、邻居都说他是人肉GPS。可是,会这些有什么用?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学校坐不住,老师、同学意见都很大,成绩也一般。”
尹玲医生告诉记者,和小良、小明情况差不多,她接诊过的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因为对人类的生殖问题特别感兴趣,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有段时间,他经常和家里人谈论关于人类生殖的话题,他的妈妈带他到医院向她求助,说“这孩子思想有问题,老是说一些黄色的东西,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
同学:他怪怪的难以相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令家长学校烦恼的是同样的难题:在同学玩伴的眼中,他们是难以相处的同学。
如今,小锐只能休学在家,只有每次考试的时候才回到学校;而因为在学校无法和其他同学相处,小良的爸妈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现在只好退学在家。
尹玲表示,她接诊过的很多孩子普遍不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上课好动,不认真听讲,和同学交流时经常发生一些冲突,或者老是捣鼓同学,影响别人。而在家里,有些孩子和家人关系也很紧张,像小锐就多次和爸爸妈妈大打出手。
说起这些,小锐显得有些委屈。“我也想和同学好好相处,和他们搞好关系。”小锐说,“我在一些书上看到说与人交往,微笑是一块敲门砖。所以在学校里遇到同学,我都会主动微笑,希望他们喜欢我。但是,他们觉得我笑得很假很怪异。”“一笑,别人就觉得我像傻子一样,更不愿意和我玩了。”“总觉得他怪怪的。”小锐的同学阿豪说,“感觉不舒服,怕和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