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为孤独症孩子抢狗。孤独症孩子通常不会与人对视或交流,他们仿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尽管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神经发育障碍,但家长们依然渴望找到任何可能有效的帮助方法。
2024年3月,中国首批经国际认证的三只孤独症辅助犬上岗,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后开始为孤独症儿童提供辅助治疗。许多焦虑的家长迫切希望获得这些辅助犬的帮助。然而,辅助犬融入家庭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的辅助犬顺利融入了家庭,有的则被退回,还有一些家庭发现几个月后孩子仍然难以与狗建立亲密关系。
2025年1月,新一批孤独症辅助犬毕业上岗,这场关于辅助犬融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实验仍在继续。
李娟一家从山东泰安赶到上海争取领养机会。她的儿子兜兜两岁多时被确诊为孤独症。在听说国内有专业培训的孤独症辅助犬之前,她曾尝试过自己买狗陪伴孩子,但效果不佳。等待期间,她又购买了一只拉布拉多犬并送到普通训犬基地进行基本训练。
很多像李娟一样焦急的家长直接开车到训犬基地参观,询问最多的是能否尽快申请到辅助犬。“送给星星孩子疗愈犬”公益项目旨在通过科学专业的训练培养出帮助孤独症儿童的辅助犬,并免费提供给需要的家庭。申请过程包括线上填写基本信息、视频面试或上门走访等评估环节,通过的家庭需前往上海参与共同训练,完成领养。
申请过程中也存在困难。例如,来自广东佛山的女孩璐璐虽然表现出对辅助犬的兴趣,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最终未能成功领养。
通过筛选后的家庭需要在上海进行为期10天的共同训练。辅助犬具备多种高级技能,如锚定、探视和拥抱,以帮助孤独症儿童。为了避免混淆,所有指令均为英文。家长们需要学习基础口令和高级口令,逐步与辅助犬建立主从关系和亲和关系。最终,他们将带着孩子与辅助犬在地铁等场景进行模拟演练。
王春笋发现一些家长在实际训练中的投入程度不如最初表现得那么热切。例如,悠悠家庭第一天见到辅助犬时就表现出犹豫,训练期间也时常请假。最终,只有部分家庭成功匹配上了辅助犬。
伊莉来到悠悠家庭后,悠悠妈妈经历了各种情绪波动。起初,悠悠在伊莉的帮助下能走更远的路,但有时也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几周后,家人因缺乏耐心和严格执行训练导致辅助犬服从性下降,最终决定退回伊莉。
李娟一家随后接手伊莉。尽管起初因为伊莉的皮肤病而有些动摇,但经过几天的努力,兜兜逐渐愿意接近伊莉。尽管兜兜对狗的兴趣不强,但在共同训练中,他开始谈论与狗有关的话题,并进行了一些互动。然而,兜兜和伊莉之间的亲和关系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比之下,哈利很快融入了煊煊家庭。每天放学后,煊煊会带着哈利玩耍,晚上还会一起睡觉。煊煊把哈利当成了自己的伙伴。煊煊妈妈意识到,动物干预是一种独特且自然的方式,辅助犬对孩子没有侵略性,有助于缓解孩子的抵触情绪。
在国内,孤独症辅助犬的社会融入还面临一些挑战。李娟在带伊莉回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交通和公共场所准入的问题。王春笋认为,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支持孤独症辅助犬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