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等4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自2月8日起,这一“新国标”正式实施。
在“新国标”实施的新闻评论区中,一些网友留言表示希望禁止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呼吁告别添加剂,迎接健康美食新时代。近年来,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过度使用的担忧日益增加,“零添加”食品在超市货架上变得常见,许多商家也强调其产品“无添加”。这表明多种因素正在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使其趋向单一化,并与科学理念产生冲突。
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一段科普视频,解释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历史悠久。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使食品更安全、耐储存且口感更好。无论是天然提取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只要通过风险评估并按标准规范使用,都是安全的。过去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源于违规使用非法添加物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因此,“零添加”听起来美好,但实际操作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然而,针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一直存在。一些消费者缺乏对食品添加剂功能、分类及安全标准的全面了解,忽视了其在防腐、保鲜、改善口感等方面的作用,将食品添加剂与有害直接挂钩,认为“零添加”等于安全。
这种认知单一化与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传播的信息碎片化和非专业科普泛滥有关。短视频和社交媒体通常追求“短平快”的信息呈现方式,很少系统性传播健康知识;算法推荐导致信息茧房,用户反复接收负面案例;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谣言利用情绪共鸣快速传播。部分商家还利用消费者的焦虑,打着“零添加”的噱头进行营销,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知。
对食品添加剂认知的单一化本质上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从“吃饱”转向“吃好”,更加关注饮食对健康的影响。信息爆炸有助于消费者获取健康知识,但从“要健康”到“知道怎么做才能健康”,仍需帮助来弥合认知与科学理念之间的差距。
为弥合这种差距,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参与度至关重要。自2020年起,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今年1月2日,全国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上线,消费者可以直接提出需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抽检并公布结果,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核查处置。这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化解误解,消除信息不对称。
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认知,而不是被某个标签牵着鼻子走,是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活得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