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一则“蟾蜍抱鲤”的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视频中,一只蛙趴在鲤鱼背上不松手,而鲤鱼则在池中不停游动。
研究者侯勉指出,这种现象其实并不罕见。视频中的蛙实际上是林蛙,而不是蟾蜍,它们生活在人工水池中。雄蛙可能在繁殖季节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未能找到正确的伴侣。通常情况下,蛙类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为幼蛙登陆活动。繁殖过程中,雄蛙需要通过“抱对”这一环节促使雌蛙排卵并为其受精。在科学研究中,这种错误的“抱对”被称为“异种抱握”,在东亚范围内较为常见。
由于野外竞争或发情时机、地点的误差,雄蛙有时无法找到合适的伴侣。在性激素的影响下,它们可能会选择错误的对象。不过,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即使找到了错误的对象,也无法产生后代。不仅蛙类之间会发生这种情况,类似视频中蛙抱鱼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在繁殖时,某些种类的雄蛙的手指和胸腹部会出现角质颗粒或细小的刺,称为“婚垫”和“婚刺”。这些结构有助于增加与雌蛙皮肤间的摩擦力。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这种错误结合可能是青蛙繁殖的一个古老特征,早在两栖动物进化的早期就已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