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竞逐“下一代计算终端” 资本与技术双加持

新浪 2025-02-22 14:25:17
A+ A-

近期,AI眼镜概念股十分活跃。2月21日,博士眼镜和明月镜片在2月20日大涨的基础上延续上涨趋势。消息面上,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市场上屡有小米眼镜即将面世的消息传出。

AI眼镜竞逐“下一代计算终端”

2023年以来,AI大模型技术迅速发展,智能眼镜赛道迎来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加持。从Meta雷朋联名款引爆社交平台,到苹果Vision Pro掀起空间计算浪潮,再到雷鸟、雷神科技、XREAL等新老玩家密集发布新品,“AI+AR”的融合正试图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形态。然而,行业仍面临技术门槛高、生态不完善、同质化竞争等挑战。

AI眼镜竞逐“下一代计算终端” 资本与技术双加持

近日,多名AI智能眼镜厂商负责人表示,这场“百镜大战”既是AI技术落地的试金石,也是一场关于长期主义与短期红利的博弈。2月19日晚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宣布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并发布了RayBan-Meta AI眼镜测试报告。同时,有关小米AI眼镜的参数及预计价格在多个智能眼镜交流社群中散开。第三方机构预测,小米AI智能眼镜的综合硬件成本约为177.5美元,税后成本约1260元。此外,小米还有电变墨镜版以及电变彩色版,税后成本分别约为1438元、1651元。研究机构Wellsenn XR披露的小米AI眼镜零部件拆截图显示,小米的AI眼镜或将采用高通AR1芯片,与RayBan-Meta AI眼镜相同。

AI眼镜竞逐“下一代计算终端” 资本与技术双加持

受市场消息影响,2月20日,AI眼镜概念股开盘大涨,卓翼科技、亿道信息竞价涨停,杰美特、紫建电子、明月镜片涨超10%,博士眼镜、比依股份等均大幅高开。今年2月以来,有关小米AI眼镜的爆料层出不穷,有消息称小米首款AI眼镜已经获得入网许可,或将于近期发布。面对各类爆料,小米方面较为低调,官方账号“小米眼镜”现身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后,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出面辟谣,称小米眼镜官方微博多年前就已注册,并非最近上线。实际上,小米对眼镜布局很早,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已取得与AR眼镜相关的多项专利。

智能眼镜至今已经火了两轮。第一轮是“百镜大战”凭数量带来的流量,移动电源、教育、电竞甚至是美瞳领域都有厂商跨界而来。今年年初,DeepSeek的出现又给智能眼镜加了一把火。根据信达证券的分析,DeepSeek大幅提升模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单位成本,算力环节有望得到缓解从而降低成本。不过,目前智能眼镜厂家基本还处于观望状态,尚未出现官宣AI眼镜产品接入DeepSeek的玩家。

2月14日,雷神科技方面透露,其AI PC个人智慧体“小雷AI”已经正式接入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雷神科技表示,公司AI眼镜目前还未上市,但已具备接入DeepSeek的能力和条件,会根据用户使用场景和使用便利性,综合考量接入的AI模型。

尽管当前各家都在宣传接入了大模型,但鲜少针对眼镜做专门的适配和训练。未来只有两种情况能把AI眼镜做好:一是大模型公司自己做眼镜,如Meta雷朋;一个是眼镜厂商与手持大模型的公司深度合作,各司其职。即使没有大模型,从去年的“PPT产品”到今年初的“百镜大战”,2025年AI智能眼镜的战况激烈程度也可以预见。第三方调研机构IDC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00%。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市场规模将达到1067.78亿元。

身处其中的玩家如何看待这场“热闹”?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认为,2025年注定是智能眼镜的“世纪大战”之年。雷神科技显示与创新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高燕也持有类似观点,她认为智能眼镜潜能巨大,预估后续几年仍呈爆发式增长。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则认为,AI智能眼镜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且市场还处于早期状态。他表示,当前AI眼镜市场的狂热,与2017年区块链、2021年元宇宙的路径惊人相似:二级市场概念炒作传导至一级市场,厂商扎堆入场,但用户体验仍停留在“能用”而非“好用”的阶段。

按照产品属性,可以将AI智能眼镜分为两个模块:AR眼镜(带显示)及AI眼镜(不带显示)。二者的路线分野清晰:AR阵营押注“虚实融合”,主打沉浸式娱乐;AI眼镜则追求极致便携和智能交互体验。按照玩家属性来划分,当前AI眼镜赛道主要有三类玩家:以雷鸟、XREAL为代表的AR原生厂商;以华为、OPPO为核心的手机巨头;以字节跳动、百度、雷神科技等互联网厂商为代表的新跨界玩家。

从竞争角度看,国际市场上,Meta雷朋凭借社交属性占据欧美主流市场,2023年销量超300万台;XREAL在“三分之二海外营收”的背景下获得日本、美国高端用户青睐。相比之下,国内厂商在性价比及本土化应用场景适配上的优势更为突出。在“百镜大战”的背景下,有差异化的玩家才能坚持到最后。

那么,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反馈的问题集中在AI交互水平有限、眼镜识别速度慢、续航时长过短、充电方式不便利、使用过热会挂机、佩戴舒适度有待提升等。此外,智能眼镜的生态也存在一定短板,如AI眼镜应用场景集中于导航、拍照、语音助手,缺乏“杀手级功能”。随着产品的迭代,不少问题已经得到了改进。未来智能眼镜有望拓展到更多领域,如健康医疗、视力矫正、辅助学习、辅助维修、虚拟试衣间等。

责任编辑:张蕾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