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想开了百度并非没得赚!百度近期深陷舆论漩涡,面临诸多质疑,如“AI技术被DeepSeek反超”、“搜索业务被时代抛弃”、“闭源战略自缚手脚”。然而,最新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全年总营收和利润总额微降,但百度智能云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达到16.5亿次,自动驾驶服务同比增长36%。这些数字背后,体现了李彦宏务实的逻辑:免费、开源、全面接入DeepSeek,大幅整改搜索体验,通过高门槛的云服务变现。
面对外界唱衰,百度的战略调整密集且果断。例如,当市场批评百度闭源时,李彦宏迅速转向,宣布将最强大的文心大模型4.5系列开源;当DeepSeek大杀四方时,百度的文心一言从4月1日起全面免费。这看似妥协,实则以退为进,通过降低门槛吸引更多企业接入文心生态。此外,百度搜索接入满血版DeepSeek R1,短期内稳住搜索体验,避免用户大规模流失,长期通过数据反哺加速文心迭代,保住搜索基本盘的用户黏性。
尽管AI搜索群雄并起,短期内搜索业务会被分流,但百度广告业务仍有一定韧性。多年来,百度在教育、金融等垂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方法论,借助大模型能力,搜索有望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精准度。另外,B端云服务有“滚雪球效应”,百度智能云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并在中标项目数、行业覆盖数、央国企中标项目数三个维度里都拿到第一。在金融、政务、制造等垂直行业,百度采用“模型+场景+解决方案”的组合打法,例如南方电网使用百度智能云训练电力大模型,显著提升了电力调度效率。
尽管战略转变和技术布局可圈可点,百度AI业务的商业化仍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首先是收入结构上,广告依赖症未解。2024年四季度,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179亿元,占核心收入约65%,同比减少7%。其次,价格战与技术投入双重压力下,百度整体经调利润率从2023年的27%下降至25%。最后,用户黏性与商业变现的纠结,尤其是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收入,仍是未解题。
百度作为国内AI先行者所走的弯路,或许源于曾陷入“技术理想主义”的陷阱,执着于闭源全自研。李彦宏最近策略的转变,标志着百度开始放弃旧路数,转向生态建设。短期内,百度可能无法重回BAT时代的辉煌,但通过合作和开放生态降低竞争烈度,用垂直场景构建商业护城河,赚更有价值的钱支撑长期野心。嘲讽是容易的,探索却是孤独的,百度前面还有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