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网络上流传起一种号称“打一针就能缓解疲劳”的“大蒜针”。
据打过的人说:这种针要定期打,打完后,“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不论之前多累,瞬间“满血复活”!
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兴趣,甚至出国打针,还一度上了热搜。
(来源:“南方周末”官方微博账号)
这种“大蒜针”到底是什么?是打工人的“神器”,还是“割韭菜”?
今天,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我们知道,大蒜里有“大蒜素”。
它的学名叫“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其降解产物叫“二烯丙基二硫醚”。研究发现,大蒜素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调节糖脂代谢[2]。
据悉,“大蒜针”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每月打一次。
但是,这个“大蒜针”里却不含大蒜素!
根据网上流传的“说明书”介绍,它的主要成分仅仅是维生素B1、维生素C和葡萄糖等。之所以叫“大蒜针”这个有味道的名字,是因为维生素B1可能会散发出一股大蒜味。
那为什么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自己打了针就不累”呢?
研究表明,当缺乏维生素B1时,身体里的“三羧酸循环”受阻,糖分的氧化不能正常进行,导致丙酮酸、乳酸堆积,会感到肌肉酸痛。
与此同时,人也更容易出现健忘、不安、易怒或抑郁的精神症状[4]。
如果你是一个运动员,缺乏维生素B1就会影响你的速度和耐力[4]。
另外——
缺乏葡萄糖,可能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双手颤抖等低血糖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起典型的坏血病症状,包括倦怠、贫血、伤口愈合不良、肌痛和骨痛、水肿、瘀斑和容易瘀伤,牙龈呈海绵状和紫红色,容易出血,牙齿松动,皮肤干燥等[2]。
所以,这种“针”确实有,但也是在医生的监督下,给某些“营养缺乏症患者”或有特殊需求的人(比如运动员)打的,有助于恢复身体状态、提高运动表现。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好好吃饭,葡萄糖、维生素B1、维生素C都不容易缺乏。
因此,不建议没事就打这种“针”!
之所以有的人会觉得“打完后就不累了”,很可能来自于“安慰剂效应”,或是在注射后小睡带来的短暂的舒爽感。
很多人觉得“打针效果好”“输液,病才好得快”!
但在临床上,靠谱的医生会根据药物类型和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式——如果可以口服用药,则不会优先选择输液。
此外,打针还可能引起一些你不知道的副作用,比如:
1.对本身血钾或镁元素水平异常的人来说,盲目输液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肌无力[5]。
2.如果输液速度过快,血压会迅速降低,导致头晕和昏厥[6]。
3.盲目输液可能导致抑郁、失眠和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7]。
4.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静脉注射维生素的安全性还缺乏研究[8]。
所以,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打针!
打工人长期疲于工作、疏于自我关照,身心疲劳感很常见。
但要想缓解身体和精神的压力,有太多比打针更切实有效的方式,比如:瑜伽、冥想、听音乐、运动、练字等等。
如果是因为缺乏某些营养素而导致的疲劳,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日常饮食来修复,比如[9]:
1.保证充足的能量和优质蛋白:增加鱼、禽类、蛋和瘦肉,多吃奶制品;
2.多食用绿叶蔬菜和大豆制品;
3.适量食用坚果。
若无法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微量营养素,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摄入膳食补充剂。
总之,要想避免疲劳,还是得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而不是盲目去打什么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