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之外别无选择。近年来,各国央行成为黄金的最大买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促使全球央行纷纷转向黄金,坚持逢低买入。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央行的净黄金购买总额达到1037吨,2024年更是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吨。
中国央行的表现尤为突出,曾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有传言称,全球实物黄金从伦敦交易所流出后几乎完全向东流动,大部分商业实物黄金最终通过瑞士进入中国。在当前政治、经济变局中,各国央行的收购行为进一步认可了黄金超越主权的资产价值,推动了金价上涨。市场需求被剧烈放大,但供给相对稳定,自然推高了价格,同时也带来作假、交割等一系列风险问题。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球黄金年度需求总量(包含场外交易)达4974吨,创纪录的高金价和需求量推动下,全球黄金需求总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820亿美元。央行持续购金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影响了居民部门的行为。例如,印度、土耳其、泰国、美国、中国、俄罗斯、埃及、伊朗等国的居民购金增量显著。尽管2024年中国居民的黄金购买量因高金价有所下降,但仍以815.5吨的总量稳居全球第一。此外,中国的金条及金币消费量达到321.9吨,同比增长24.54%,显示出居民投资黄金意愿强劲。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买卖黄金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成为主要关注点。近期流行的0.01克黄金手机贴被专家提醒难以检测纯度,而黄金回收市场也存在先高价报价再随意降价的套路。银行提供黄金积存业务,允许投资者通过主动或定期投资的方式购买积存金,可以赎回或提取实物,是一种低门槛且灵活的投资方式。然而,由于金价上涨,银行也在不断提高黄金账户的门槛,如招商银行多次调整黄金账户认购起点金额,从500元/克上调至700元/克。
除了民间消费者,机构投资者也对本轮黄金暴涨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一场罕见的黄金实物交割和运输风潮。伦敦金银库存量在上个月下降151吨,而纽约金库存量年初至今增长近400吨。这种此消彼长的现象反映了黄金在两个市场间的流动方向和规模。摩根大通、布林克和汇丰等银行在这波“伦金美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它们也面临着较大的黄金兑付压力。
全球政经不确定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获得实物黄金交割,类似银行挤兑的风险逐渐显现。伦敦黄金市场参与者要从英国央行提取黄金需要排队4至8周,这表明市场可能出现兑付危机。
短期内金价上涨受套利等投资者行为驱动,但从更深层次看,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共识变化”可能是这波金价飙升的根本原因。自古以来,黄金就是世界通用的硬通货,即使在美元如日中天的时候,黄金依然是抗衡纸币贬值的重要工具。如今,全球政府和大型机构对美元的信任减弱,各国央行连续购入黄金,中日等国家大量抛售美债,人民币国际化快速起步,加密货币也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黄金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天然货币,其价值和意义正在被放大。黄金之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