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杜绝“不出汗”的体育课 强化运动负荷监测

光明网 2025-02-18 07:27:59
A+ A-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体育八条”,旨在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文件强调提升校园体育运动的时间与质量。要求小学和初中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安排3到5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日子要确保学生至少有45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每节体育课应包含不少于10分钟的体能练习。此外,文件还明确指出要强化运动负荷监测,避免出现“说教课”或“不出汗”的体育课,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和随意性。学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开设体育课程,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时间,杜绝“阴阳课表”。

在体育课内容方面,“体育八条”提出新要求。小学和初中需将足球、篮球、排球中至少一项纳入必修内容,高中则需开设这些项目的模块教学。同时,鼓励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特别是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当将相关活动列入体育课教学计划。

为了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文件建议学校进行课内、课间及课后服务的一体化设计,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各种体育项目,如球类、跳绳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需确保大小课间时长符合要求,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市教委表示,通过家校社协同合作,可以进一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至少两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使体育锻炼成为孩子们自发的需求。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校园体育班级赛行动,建立起了市、区、校、班四级联赛机制,促进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的普及。此次发布的“体育八条”特别强调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部署全员参与的班级赛。每个学期,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多样化的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对于具有特定体育特色的学校,则要求组织相应的专项班级联赛。

市教委认为,通过班级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此,2024年下半年已发布相关管理办法,并向每所学校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预计春季新学期开始时,各中小学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确保所有班级都能参与到比赛中来。

此外,“体育八条”还提出了精准施策以改善学生体质状况。北京将整合每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与体检结果,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线上“健康师”辅助系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状态,并提供科学指导。对于体质较弱的学校,区教委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改进计划;针对某些普遍存在的薄弱项目,如引体向上,市教委将实施专门训练计划,以增强学生上肢力量,预防脊柱侧弯等问题。从四年级起,逐步引入单杠悬垂支撑和斜身引体等练习,这些措施将在新学期内得到落实。

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