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DeepSeek成为互联网企业潮流的同时,这股风也刮到了汽车行业。近日,多家知名车企如比亚迪、广汽、吉利、东风、零跑、智己、奇瑞等宣布与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智能汽车新生态。这些企业中既有传统车企、合资品牌,也有造车新势力。
虽然在汽车行业,“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已达成普遍共识,但接入DeepSeek是否能带来真正的智能革命仍存疑问。最先宣布接入DeepSeek的是吉利汽车。2月6日,吉利汽车宣布其自研的大模型星睿与DeepSeek R1大模型完成深度融合,成为行业内首个实现此融合的车企。此次融合旨在提升汽车的智能驾驶体验,通过DeepSeek R1模型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和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进行蒸馏训练。未来的吉利智能汽车AI将能够精准理解用户的模糊意图,准确调用车内约2000个接口,并基于车内外场景主动分析用户潜在需求,提供车辆控制、主动对话、售后等服务,大幅提高智能交互体验。
紧随吉利汽车的步伐,岚图、极氪、宝骏等多个品牌也在短短几天内宣布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家汽车品牌或汽车集团先后接入DeepSeek。提升智能化的交互体验,让车端更具“人情味”,是不少车企接入大模型时所提及的目的。事实上,在此之前,大模型上车已经成为潮流,无论是引入国内大厂的大模型,还是车企自研的MindGPT(理想)、NomiGPT(蔚来)等,本质上都是对座舱智能化的迭代。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搭载DeepSeek后,用户与车机的关系不再是“命令与执行”,而是“朋友式的对话”。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开工信中提到,DeepSeek大模型给全球科技圈带来震撼,它既实现了媲美OpenAI的体验,又将成本压缩到极低。未来十年,AI将驱动汽车发生远超电动化的变革。
尽管DeepSeek的异军突起成为现象级话题,但也有人质疑车机装上DeepSeek到底能带来什么。国联证券研报指出,DeepSeek可构建高保真的虚拟驾驶场景,补充真实路测数据中极端场景数据的不足,提升模型对复杂场景的适应能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提醒,车企接入DeepSeek对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DeepSeek不是万能的,车企要有自己强大的数据和分析能力。
选择与DeepSeek合作有两大益处:算力层面有一定突破,简化、易用且成本低;本土开发的数据安全可靠,信息表达接地气。专家认为,车企急于与DeepSeek合作还有宣传层面的考量,可以为品牌形象带来正面效果。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表示,对于自动驾驶方面,DeepSeek目前还未涉及,因为这方面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现阶段车企积极接入主要围绕智能化AI领域更新迭代,注重营销流量。
行业普遍观点认为,大模型在短时间内难以对智能驾驶起到显著提升作用。用户体验如何还需要看车企在车端如何进行优化。用户需要的不是一个会写作文的智能助手,机动车的智能化需要适应车型智能化各个程序的需求,需要时间加以磨合。接入DeepSeek究竟能给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提升,取决于车企能否在DeepSeek基础上做出个性化的差异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