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微信需要 DeepSeek!微信与DeepSeek的结合让许多人感到意外,这种迅速的合作在微信历史上并不常见。APPSO主编李超凡的一句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被各大媒体引用,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国运级AI+国民级应用,真正的王炸组合。”
微信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里程碑产品,在近年来兴起的AI浪潮中,微信很少被纳入讨论。但实际上,微信也在悄悄尝试一些AI功能,比如在接入DeepSeek之前,微信已经尝试将AI智能折叠在搜索框里。张小龙曾在2019年的微信公开课上表示,希望通过产品体现他的价值观。尽管近年张小龙几乎不再公开发声,但据多位微信员工透露,即便是微信的小功能改动,他依然会亲自审核。因此,这次微信接入DeepSeek也反映了微信和张小龙的产品价值观。
不是微信需要 DeepSeek,而是DeepSeek需要微信 国运级AI的王炸组合
业界一直在寻找大模型的最佳市场契合点,出现了各种AI+的应用场景。微信告诉APPSO,搜索场景接入大模型是为了提升搜索的智能化和精准度,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微信拥有中国最大的关系链条,通过社交重塑AI的落地场景。用户无需跳出微信,即可完成“提问-获取答案-社交分享”的全流程,这大大激活了历史内容,使2000多万公众号的旧文可以通过AI搜索推荐重新流通。对近14亿用户来说,无需学习就能享受AI带来的红利,这是覆盖面最广的科技普惠。
从这个角度看,不是微信需要DeepSeek,而是DeepSeek需要微信。没有DeepSeek,微信依然是国民级应用;而接入DeepSeek后,DeepSeek则发生了质变,真正可以畅想国运级AI的蓝图。张小龙总结微信的源动力为两点:一是做成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性产品;二是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这些理念至今仍然适用。
目前微信与DeepSeek的合作还比较浅层,未来如果实现检索增强生成(RAG)与微信内容的结合,AI搜索将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连接用户与生态的“神经中枢”。微信可能进化成“场景化AGI”,例如搜索“季度财报模板”直接跳转腾讯文档智能生成。基于小程序、视频号、微信小店等模块,还能孕育出大量可能性。微信独有的“数据-服务-社交”闭环能力,让AI有可能同时调用公众号专业内容、小程序服务接口、视频号场景化展示以及社群关系链。这与张小龙的“系统思维”相似,技术必须服务于生态整体,而非割裂为独立功能。微信的目标是做一个连接世界的工具,从而自发生长出一个系统。
去年许多大模型公司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被问到同一个问题:AI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何时到来?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或产品验证了在C端的商业模式。但“超级入口+超强模型”的组合可能开辟一种新模式。当价格战转向系统性成本优化,更低的推理成本和庞大的用户群能让更多个体和企业低成本入场快速试错。以前AI是工具箱里的锤子,现在它变成了建造整座房子的脚手架。大量C端场景的功能被AI产品化后,AI杀手级应用可能会诞生,这些应用可能不是因为AI而诞生,但却能创造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
在灰测讨论中,一些用户提到微信是否会用朋友圈和聊天记录作为AI语料,甚至用DS做一个AI好友放在聊天列表里。虽然微信明确回应不会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信息,但这引发了一个想法——或许我们能拥有一个AI分身账号。现在数字主播已经能零失误播新闻,但这还不是真正的数字分身。尼葛洛庞帝曾说,“信息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微信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线上的中国社会。抛开数据隐私等合规问题,微信是最有可能塑造一个AI数字分身的平台,毕竟这里汇聚了大量工作和生活的数字资产。如果微信推出一个AI分身ID,微信将不再是简单的社交工具,而是进化为“意识工具”,成为用户数字人格的载体,这也是“让产品成为器官延伸”的更终极形态。“ID即人”是微信的底层逻辑,将ID从符号系统升级为意识系统,AI分身或将重新定义社交的本质——从信息传递升维为意识共振。
从春节前夕至今,中国AI领域的六小龙(智谱AI、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阶跃星辰、零一万物)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今天MiniMax和阶跃星辰已经开始陆续接入DeepSeek,其他家也可能正在准备或内部讨论中。除了DeepSeek崛起,六小龙还必须应对大厂的夹击。除了腾讯微信意外的快速跟进,字节CEO梁汝波在内部大会中反思要快速跟进,提出了2025年三大发展重点:追求“智能”上限、探索新的交互、加强规模效应。今年这些大模型创业公司,很有可能会加快放弃通用赛道,转向“垂直场景深挖、技术长板极致化、生态位卡位”的生存策略。2025年最剧烈的洗牌将发生在AI和新能源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