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网课热背后有哪些陷阱 炒作概念牟利

头条号 2025-02-14 17:19:22
A+ A-

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市场上出现大量炒作DeepSeek概念的网络课程。一些卖课机构甚至推出了利用DeepSeek“搞钱”的课程。这些课程背后存在不少利用技术焦虑“围剿”消费者的陷阱。

低价课程往往通过复制粘贴公开资料来牟利。记者购买了一份“DeepSeek高效使用技巧”的课程,发现主要内容只是下载软件、注册账号等基础操作,所谓的技巧大全则是在官方网站上即可免费查询的提示词样例。另一份“开发DeepSeek百分百潜能”的课程,内容却是另一个人工智能模型的指令技巧。

除了低价课程外,高价培训课程也层出不穷。例如,一些课程声称能通过DeepSeek投资炒股、自媒体变现、电商运营等方式迅速积累财富。在某电商平台上,一门标价1999元的DeepSeek相关课程已售出114件,累计销售额超过22万元。而在某知识付费平台,一个涉DeepSeek的付费社群曾登顶平台畅销周榜,付费用户超过8000人。然而,许多消费者反映这些课程“货不对板”,涉嫌虚假宣传。

对于各类利用DeepSeek牟利的投机行为,DeepSeek官方发布声明称,其官方网页端与官方正版App内不包含任何广告和付费项目,除官方用户交流微信群外,从未在国内其他平台设立任何群组,一切声称与DeepSeek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专家指出,此次DeepSeek“卖课热”实际上是贩卖“AI焦虑”的卷土重来。许多自媒体和网络平台看到知识付费的巨大商机,通过包装AI课程、制造焦虑情绪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部分消费者对AI技术了解不够深入,容易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

在一个在线人数近5000人的卖课直播间内,主播用夸张词汇鼓吹课程,如“所有老板必须学会DeepSeek”、“不会用AI获客的老板就像文盲”。多个直播间内,“创业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风口”、“DeepSeek是国运级机会”等话术已成为制造焦虑的惯用套路。

打出“焦虑牌”后,卖课机构通常通过“名师”招牌、承诺“接单变现”、饥饿营销等手段引诱消费者下单买课。某卖课机构在推销时声称,其讲师拥有诸多光环,但面对查询导师资质的要求时,客服却拒绝回复。记者查询发现,该机构的经营范围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

为了增加课程吸引力,卖课讲师还会承诺学员收益,保证“接单变现”,并在推销过程中放出一批“往期学员”的变现截图。一名购买了AI实战训练营课程的消费者表示,所谓的接单要么是一个价值10元的任务派发给多个人做,要么是让学员自己去找单子。

最后一步是饥饿营销,通过营造“名额有限”的假象催促消费者购买。在一场直播中,讲师声称只有30个课程名额,在两分钟倒计时结束后即关闭售卖。然而在直播结束后,“已经没有名额”的课程仍然可以购买。

“井喷式”的AI课程为网络知识付费市场敲响警钟。监管滞后和缺位、平台审核机制不足、授课资质要求不明确等都为“问题课程”提供了可乘之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网络课程作为虚拟服务存在监管难题,使消费者面临投诉无门的困扰。与此同时,网络课程一经售出就难以回溯,机构和消费者之间容易产生纠纷。

规范网络知识付费,应当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数字平台和课程供应企业的指导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服务评价和信用机制。此外,建立处罚机制,对违规行为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存在欺诈行为的培训机构,提高违法成本,以起到震慑作用。

网络平台方也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对卖课机构和个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中规定,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消费者应保持理性的学习态度,不要盲目跟风购买网课,警惕宣称“无脑赚钱”、“日入过万”的课程。如果在购买课程后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投诉,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