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充电潮汐难题待解平时多闲置假期不够用!春节假期结束后,连接广州、东莞和深圳的广深高速公路上车流如织,秩序井然。其中,挂着绿色车牌的新能源汽车频繁出现,有时甚至比燃油车还多。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的快速建设,新能源汽车车主出行更加安心,即使长途驾驶也不再有过多担忧。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到98%。
尽管如此,面对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充电桩建设仍需加速。市场普遍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高速充电需求将进一步激增。这要求相关设施不仅需要与需求增长相匹配,还需提前布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屡创新高,节假日交通高峰带来的充电“潮汐”现象频发。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表示,充电排队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阶段性挑战。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达7215.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1030.75万千瓦时,比2024年“五一”日均增长34%,比2023年国庆假期日均增长80%。2025年春节假期,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显示,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高速公路充电量达57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716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9%。
为应对节假日充电“潮汐”,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面升级充电设施并广泛应用智能管理系统。例如,位于东莞厚街服务区(南行)的超充站是广深高速首个智能超充站,采用高效的液冷循环散热系统,最大输出功率高达600kW,充电效率大幅提升。此外,湖南长沙西服务区引入了“智慧大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拥堵站点,提前调度现场设备和人员。
然而,公共充电桩的增长速度滞后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台,同比上升49.1%。其中,超过七成是私人充电桩,只有不到三成即357.9万台是公共充电桩。这意味着每8.77辆新能源汽车共用1台公共充电桩,而在高速公路场景下,单个充电桩对应近200辆新能源汽车。
展望2025年,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乘联会预测,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将达到1330万辆,同比增长20%。中国充电联盟预计,2025年公共充电桩将新增103.8万台,保有量总计将达461.7万台。届时,公共车桩比将进一步提升至9.68∶1。
面对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难题,业内人士建议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进行缓解。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可动态调配的移动充电舱等灵活手段解决充电难题。长远来看,需加快推进服务区充电桩建设,并结合商业服务创新,多元化充电设施收入来源,同时政府应提供税收和财政补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