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至11日,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巴黎举行。主会场大皇宫内,多国政商决策者们就AI全球治理展开讨论;巴黎东南部“F站”创业园区里,上千AI创业者展示最新应用成果并洽谈商业合作;塞纳河畔香格里拉酒店,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AI技术及其应用。
此次峰会不仅是前沿技术的展示,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当前,AI技术不断拓展,朝着更丰富、更高效、更贴近应用的方向演进。特别是在技术纵深层面,大模型正经历从“笨重运动员”向“灵巧舞者”的蜕变,实现算力突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正表示,未来AI将向终端化与轻量化发展,大模型需要进一步小型化和低能耗,可部署到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个人智能体和数字助理将是典型应用场景。随着多模态、强化学习等技术进步,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的规模化部署将成为可能。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徐葳认为,短期内的趋势是在已有大语言模型基础上扩展多模态,并将AI融入各种工作流程中。科研领域正在探索一种超越现有大语言模型的新型架构,以提供对世界更深入的理解与表达。
本届峰会强调推动AI资源开放,降低发展中国家获取AI技术的门槛。中国的深度求索(DeepSeek)大语言模型表现突出,展现出开源、低能耗、透明的特点,成为普惠全球的新典范。法国《世界报》报道,DeepSeek依靠较少的算力和数据消耗,以及较低的训练成本,实现了卓越表现,对于促进中美以外国家的AI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企业如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模型受到高度赞誉,被认为是高效且低能耗的优秀开源AI。英国AI云服务企业销售副总裁丹·卡彭特表示,希望有更多像DeepSeek这样的开源公司出现。
在AI迅猛发展的当下,全球南方的声音常被忽视。多名专家强调要让全球南方和更多群体在AI治理对话中发出更大声音。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肖恩·奥黑盖尔塔格指出,重要的是确保全球南方专家在AI治理对话中有代表,让南方国家专家参与,了解其需求,并在全球决策中赋予其话语权。
如何让AI更好地造福人类,实现智能向善,是峰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主流观点认为,必须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声明,表示要确保人工智能开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赖。
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展示了AI多元创新、开放普惠的发展趋势,也凸显了加强全球协作、构建包容治理框架的迫切需求。面对无限机遇与诸多挑战,国际社会应携手并肩,秉持智能向善、包容普惠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创新合作,共同完善AI全球治理体系,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造福全人类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