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写字楼的早茶配送,到北京胡同的年夜饭投递,在全国张灯结彩、阖家团圆之时,有这样一群人穿梭在街头巷尾,为传统春节融入了时代风景。今年春节,主动留岗值班的外卖骑手变多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过年出来工作是辛苦的,但在骑手眼中却是机会。算上值班奖励和配送补贴,一个春节能多挣几千元。
“错峰过年”正在成为他们新的团圆方式。这些劳动者用行动证明,与其遵循刻板的新年定义,不如一单一单攒下真金白银。当家庭和个人的希望被点亮,年味自然会变得更浓。
96年出生的洪俊健已经连续五年春节没回家了。今年是他来深圳做骑手的第八年。大年初一清晨,他把热腾腾的早茶放进保温袋递给顾客,又听到那句熟悉的问候:“过年还送外卖啊?辛苦啦!” 他笑了笑说:“我自愿留下的,春节收入能多不少呢。” 洪俊健算了笔账:春节系统派单密,加上平台补贴,这个春节档预计能多赚5000-6000元。“路好走、配送快,单价又高,确实是赚钱的好时机。”
像洪俊健这样因春节收入高而留岗的骑手不在少数。在北京,28岁的孙琦也已经连续留岗两年。他来自辽宁农村,之前在工厂流水线干活,2020年开始跑外卖,月收入9000-10000元。春节期间,孙琦每天在线5小时、完成五单,收入就有400-500元,比平日跑几十单还多。他说:“半个月收入就抵得上平时一个月,这么高的性价比,怎么能错过?” 孙琦每个月扣除房租和生活费,剩下的四五千元会全部寄给家里。
上海骑手张壮则认为,回老家也就躺着打游戏,不如在这弹性工作,既能赚钱又能休闲。留岗期间,他每天自然醒,午后接单间隙还能玩两局手游,“春节加个班,这个月能多挣三四千,压力也不大。”
节日期间的工作体验也让骑手们心里充满暖意。刘光辉展示接单记录时,备注栏里满是“注意安全”、“新年快乐”的祝福,他说:“现在经常能收到新年祝福,顾客这么友善,我们干活更有劲儿了。” 在他看来,春节工作环境也不错:“道路安全,系统派单更智能,工作强度还能自己调节。”
这些穿梭在城市街巷的身影,正在打破“春节留岗=被迫加班”的刻板印象。从单纯为了赚钱,到兼顾工作体验;从被动留守,到主动选择,新生代劳动者用留岗故事,展现出节日经济下灵活就业的新面貌。
张壮每年除夕都和站点的同事们度过。站长平日很照顾他们,这几年总会亲手做一桌年夜饭招呼他们一起吃。今年春节过后,他打算请几天假回山东老家,看看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要陪母亲动个小手术。张壮初中未毕业踏入社会,做过煤炭工人,后来创业失败,背负了50多万元债务。到上海做骑手后,他每月收入13000-15000元,三年就还了30万外债。他还有一层特别的考虑:骑手能随时看手机,母亲年龄大了,他希望母亲随时都能联系到自己。
河南的刘光辉也是通过做骑手还清7万元债务,还在老家盖了房。2021年,他在广州创业失败,欠下外债,随后跟着老乡到上海跑外卖。因为站点附近单量稳定,他仅用一年就还清债务,并计划等房子建好,再攒点钱,回老家谈个恋爱,结婚生子。
在深圳做了8年骑手的95后洪俊健,也想让家人离“团圆”更近一步。他尝试过房产销售、超市、奶茶店等工作,都没安定下来。做骑手后,他逐渐稳定,8年累计跑单超47000单。通过努力,他给父母在惠州买了房。如今快30岁的他想多赚钱,提前还房贷,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真正的团圆不拘泥于哪一天、在何处,和家人相聚的时刻,就是他们真正的新年。留岗过年,也能收获别样的年味。不少骑手提到,今年大年初一美团发了红包,身边许多老骑手都领到了奖励。湖南岳阳的骑手童利伟抽到了88元红包,晚上6点又收到1888元红包。她春节值班就是为了给孩子挣学费。36岁的童利伟曾经尝试做医院后勤、家政,但入不敷出。送外卖这三年,她每月能赚到六七千元稳定收入,解决了工作和养家不能兼顾的难题。
采访骑手时,乐观是他们给人最深的印象。经历创业失败、父亲离世的张壮说:“能咋办?生活还得继续。” 这种乐观在春节留岗的骑手们身上普遍存在。内心坚韧的人不惧生活的风雪,因为他们知道,人生破局的希望,正攥在自己手中。暮色中,看着骑手们穿梭在长街,我们明白了他们拒绝悲情叙事的原因:真正的关怀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每个劳动者对生活的务实选择。正如骑手们所说:“别同情我们,下单、说声谢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