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感夺去生命的人远比你想象的多!流感病毒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致命病毒,每年因流感丧生的人数远超人们的想象。1918年的一次严重流感爆发导致5亿人患病,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5000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有5%到10%的成人和20%到30%的儿童受到流感影响,约25万到5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梳理了从古时的星星祈福到21世纪的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进展。病毒不仅是冷血杀手,也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人类DNA中有8%来自病毒,可以说病毒是我们遥远的祖先。我们吸入的氧气中有十分之一是由病毒提供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HPV病毒虽然广泛存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与人类和平共处。
流感这个词源自意大利语,意为“影响”。中世纪医生认为天上的星星会影响病人的健康,有时会引发高烧。现在科学家已经知道流感并非天赐,而是由极小的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通过咳嗽、喷嚏和鼻涕飞沫传播,进入人体后破坏气管壁细胞,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头疼、发热和乏力。免疫系统会在几天内展开反击,通常一周内缓解。但对一些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来说,流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最外层的细胞充当天然屏障,抵御各种病原体。然而,流感病毒破坏这层保护后,病原体可以长驱直入,引发危险的肺部感染。1918年大流感期间,免疫系统最强健的年轻人反而最为脆弱,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具体原因仍不明确。
流感病毒源自鸟类,所有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都能在鸟类中找到。禽流感病毒有时会传染给人类,特别是在养鸡场或市场工作的人。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类需要经历基因突变,有些突变使病毒更容易附着在人体细胞上并进行人际传播。一旦某个病毒株在人体内稳定下来,就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建立季节性涨落节律。冬季空气干燥有利于病毒飞沫长时间悬浮,增加传播机会。
携带流感病毒的鸟类中,四分之一同时携带两种或更多种病毒株。这些病毒之间交换基因,获得新的适应性状,从而传给其他动物。例如,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是通过多次基因重配演化而来的。该病毒最初在墨西哥出现,最终感染了全球10%到20%的人口,夺走了25万人的生命。
普通感冒相对温和,由鼻病毒引起。鼻病毒结构简单,通过鼻涕扩散,利用宿主细胞复制自身。感染后,免疫系统释放信号分子,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不适。目前,普通感冒没有特效药,锌可以缩短病程。止咳糖浆和抗生素对感冒无效,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
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万物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