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从背雪上山到用雪自由 科技助力雪场蜕变

金台资讯 2025-02-12 11:43:27
A+ A-

亚布力滑雪场使用了近130万立方米的人工雪。比赛前,150台造雪机24小时不间断运转,雪花源源不断产生。然而,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的许多比赛用雪却是当地群众从不同地方一点点背上赛道的,最多时一天有约2000人参与。

当时山上的电力供应不稳定,无法支持大规模造雪。29年后,当哈尔滨再次举办亚冬会时,10千伏的电力线路绵延50多公里山峦,数字化电力保障系统、无人机智能巡检等技术为赛事保驾护航,实现了“用雪自由”。

从依靠人力背雪到利用先进技术造雪,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办赛水平的提高,更体现了科技实力的攀升。在亚冬会赛场内外,中国制造大显身手。新技术被应用到领奖服中,自研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让运动员轻装上阵;赛道风场超精细图像测速技术可以解析复杂气流,实时风速数据精度达0.1米级;5G通信保障物资仓储管理,无需人工清点即可快速盘点物资;我国首台自动化型冰机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提高了切冰效率数十倍。

重大国际赛事是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从北京冬奥会上“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到杭州亚运会上数字火炬手“弄潮儿”的亮相,再到哈尔滨亚冬会的各种高科技手段,这些都展示了科技创新带来的活力。

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