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流感前别盲目服用抗病毒药!我国当前正处于流感季节性流行期,主要流行的病毒类型包括甲型H1N1和甲型H3N2亚型。了解如何防治流感尤其是重症流感非常重要。
流感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高热(体温大于39℃),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咽痛和头痛等,疲劳感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情况在乙型流感中较为常见。相比普通感冒,流感患者的发热温度更高,病程更长,全身症状也更为严重。重症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某些人群感染流感后较易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需要特别注意,包括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免疫功能抑制的人群。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田欣伦指出,流感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有自限性过程。如果症状很快缓解,比如体温恢复正常,没有呼吸频率增快或意识问题,一般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三天内体温仍高达40℃或39℃,或者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于93%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出现重症。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建议尽快就诊。
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也应及时就医:持续高热超过三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或血痰、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神志改变,或发生抽搐;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确诊流感后,应在发热后的48小时内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缩短病程,并预防并发症和重症。然而,不建议自行在家用药,特别是孕妇、老年人和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在发病早期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尤为重要。
此外,合并细菌感染常常是导致重症流感的重要因素。如果抗病毒治疗3-5天后症状未改善反而加重,需警惕是否合并了细菌感染。如果除了流感本身的症状外,还出现了明显的咳嗽、咳黄痰或浓痰增多,要考虑细菌感染并进行抗生素治疗。
确诊流感前别盲目服用抗病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