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狸鼠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啮齿类动物,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上海郊区各地。它们啃食农作物和滨岸景观植物,破坏堤坝沟渠,甚至可能传播疾病,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然而,目前管控措施不足,农户多采取土办法应对,效果有限且潜藏风险。
这些海狸鼠四肢短粗,不怕人。1月26日上午,在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平湖交界处的一处水塘边,环保志愿者姜龙发现了4只海狸鼠。它们在岸边嬉戏或潜入水中采摘水草根茎食用。姜龙回忆说,自2018年以来,他在金山吕巷、枫泾镇、奉贤海湾地区、浦东芦潮港等地多次发现海狸鼠的踪迹。今年1月中旬至今,在松江泖港、金山与浙江平湖交界处的水塘和平湖新埭毗邻上海塘的水域,也发现了成群的海狸鼠,表明它们一直在繁衍扩散。
社交平台上,不少观鸟爱好者提及在南汇东滩湿地经常能看到海狸鼠的身影。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的王老师也在学校湖边看到过成群结队的海狸鼠,它们啃食嫩叶的速度极快,几乎将湖边的植物踏平。
海狸鼠曾作为皮毛兽被引入上海一些养殖场饲养,但由于饲养不成规模体系、品种退化等原因,养殖业很快降温。现存的海狸鼠大多是逃逸或弃养放生的后代。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信息,海狸鼠是因不合理放生导致种群扩散并形成入侵威胁的主要陆生动物之一。
海狸鼠喜欢栖息在沼泽、湖泊和流动缓慢的溪流边,以植食性为主,特别喜欢啃食莲藕、茭白等作物。在野外,它们会在软质泥岸打洞或住在水草筑成的巢窝内。在上海郊区,村民和种植户对海狸鼠深恶痛绝,因为它们啃食庄稼,破坏田埂,增加维护成本,并可能传播疾病。
目前,针对海狸鼠的有效防护措施不多。村民普遍采用设置防护网、地笼或填埋洞穴的方式驱赶海狸鼠,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专家建议尽快制定相应的种群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检验、捕捉控制、无害化处置等方面的处置流程和预案。同时,加强多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提高对外来物种危害的认识,避免随意放生或弃养动物。
海狸鼠是一种大型草食性半水生啮齿目哺乳动物,头部较大,耳朵短小,门牙呈黄色或橘红色,尾巴细长但略短于身体,后肢有蹼。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繁殖能力强,幼崽出生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由于其对植被的破坏性和掘洞行为,海狸鼠在多个国家已被列为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