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乌战场出现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在库普扬斯克以北32公里科洛季亚兹涅村,多架俄军光纤无人机大摇大摆地飞进乌军一个车库,撞向北约援助的装甲车,整整一车库的宝贝疙瘩顷刻间灰飞烟灭。
(前后停放的AIFV-B-C25步战车)
这段据称发在“电报”苏多普拉多夫频道的视频经过剪辑,开头就是一座红色砖墙蓝色大门的高大建筑,顶部似乎还有一串数字“1972”。
从外表来看,这就是在原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中都极为常见的老旧工厂式或仓库式建筑,周围的窗户也做了封闭,如果不是两扇蓝色铁门中的一扇完全大敞,估计经验丰富的俄军无人机飞手也不会有机会发现其中的乾坤,不过既然粗心的乌军士兵或技术人员发出了“邀请”,俄军无人机飞手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视频中,第一架FPV无人机以并不快的速度从敞开的铁门中,飞入这间外观破旧但内部别有洞天的建筑,可以看出来这里或许曾经是某个已被废弃的工厂车间或仓库,但从里面有着锃亮黄色油漆的小型龙门吊来看,这里已经是可以维修或组装坦克装甲车辆的厂房了。
厂房内停着至少两辆装甲车,装甲车上还覆盖着白色伪装网,看起来是为了在如今冰天雪地的东欧平原进行伪装,接着镜头向着第一辆装甲车的前装甲部分迅速拉近,应该是操控这架无人机的俄军飞手将其摧毁。
(第二辆AIFV-B-C25,后面斜着停的就是“罗谢尔参议员”)
第二部分要简单一些,FPV穿越机从第一辆装甲车的右侧飞过,去观察第二辆装甲车的情况,接着也是相似的画面,镜头快速朝着第二辆装甲车的炮塔顶部拉近,应该是和视频第一部分结尾一样,第二辆装甲车也被携带穿甲弹头的FPV穿越机击毁。
视频第三部分从外景开始,画面的左下方就是刚刚被俄军FPV穿越机“光顾”的厂房,可见房顶破损并不断冒出滚滚浓烟。接着镜头来到厂房大门外,刚才还关闭的右侧铁门呈半开,不知道是不是被爆炸冲开的,之后无人机穿过黑烟来到第一辆装甲车跟前又撞了上去,看来这架FPV穿越机是来补刀的。
(浓厚黑烟表明里面的装甲车基本都已经报销了)
这两辆倒霉的装甲车是比利时援助乌克兰的AIFV-B-C25履带式步兵战车,全重13.5吨,装备25毫米链式机关炮,除3名成员外还能运载7名步兵,在乌克兰战场主要负责步兵支援。
它对抗轻装甲目标表现良好,但面对俄军主战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则力有不逮,据称乌克兰获得了数十辆,具体数目不详——但不论实际数量是多少,如今都要-2了。
此外,在第二辆AIFV-B-C25后面,还斜着停放了一辆加拿大援助乌克兰的“罗谢尔参议员”4×4轮式装甲车,2018年开始服役,全重8吨,除主副驾驶外可以运载10名步兵,车顶还能加装炮塔,安装12.7毫米重机枪或40毫米榴弹发射器,是一种速度快、载荷高、防护强的轻型多用途装甲车。
当然,无论有多强,从前两辆AIFV-B-C25燃烧程度来看,那辆“罗谢尔参议员”大概率凶多吉少,即使没有被烧毁,短时间内也很难参战了。
(被俄军缴获的“罗谢尔参议员”)
除了忘了随手关门捅了大篓子,这个加起来也不过一分半的视频有两处值得关注的点,第一是从爆炸和燃烧程度来看,AIFV-B-C25和“罗谢尔参议员”似乎都加满了油,要知道这两种装甲车烧的都是柴油,很难被点燃,可是被袭击后能烧成这个样子,猜测俄军大概用了穿甲燃烧弹。再结合白色伪装网来看,可能这三辆装甲车不日即将参加进攻或撤退行动,不过这下看来是够呛了。
第二个看点,就是俄军这次的攻击视频清晰到难以置信。以前俄军上传的这类视频一直像素感人,除了技术差距,很难获得便宜好用的无人机和摄像头外,也是因为无线电遥控无人机本身传输的信号就比较低级,能让操作员看清楚战场就不错了。而这次的视频如此清晰,不难猜测俄军可能用了光纤无人机,不但传输视频信号稳定,而且抗干扰能力强,去年以来屡屡给乌军造成重大损失。
(一种光纤无人机)
最过分的是一次俄军无人机追杀一辆疑似乌军T-64BV坦克,另一辆带了一堆干扰设备的乌军无人机干扰车试图前来救场,没想到俄军无人机丝毫不受影响,追着乌军坦克的发动机散热舱就撞了上去......这种情况下,而且操控还比较稳当,说明信号传输没有什么阻碍,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俄军用的就是光纤无人机。
至于俄军的光纤无人机是从哪里来的,尽管俄罗斯依然可以从不少国家采购此类产品,但从性价比来说,直接从中国的民企购买民用级光纤无人机大概是最有可能的。实际上不止俄罗斯,乌克兰也在大量购买中国的民用无人机。
(画面右侧正在驶来的就是乌军无人机干扰车,但在光纤无人机面前也没什么用)
既然俄乌两军都能把光纤无人机耍出一片花,那么作为无人机和反无人机大国的中国,作为应用无人机更早,普及率更高的解放军,未来能把光纤无人机在内的各种大中小无人机用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或许不止是对岸的台军,是美军都不愿意细想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