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站稳3300点!二月最强赛道出炉,如何布局?节后一周,A股市场情绪高涨。接近4000家股票上涨,成交额再度突破1.5万亿,大盘稳在3300点。AI及相关产业的爆发为行情奠定了基础。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的出圈不仅鼓舞了国产AI和机器人产业链,还预示着未来更多投资机会。
中证机器人指数近一个月收益率达到20.85%,远超沪深300的2.54%。上周涨幅达10.43%,假期结束后表现依然强劲。
人形机器人板块从概念发酵至今已历经多轮大涨。首次大涨发生在2021年马斯克公布人形机器人设计方案时,累计涨幅约30%。2022年5月至8月,特斯拉AI Day预期及Optimus首次亮相带动累计涨幅约70%。第三次行情由GPT、RT-1、PaLM-E等大模型发布推动,年初至4月累计涨幅20%。之后,Optimus的升级迭代继续推动板块上冲。
最近一波行情始于去年11月华为入局机器人领域,赛力斯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叠加美国大选特朗普上台带动T链机器人预期。春节前,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的出圈证明了中国在AI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些进展互相强化,因为人形机器人是大模型和端到端算法落地的理想场景。
资本市场将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想象空间与电动车进行类比。从概念发酵到放量初期再到销量爆发,电动车板块在A股市场走过近十年,阶段涨幅最高可达十几倍。2024年,国内外主机厂围绕关节、灵巧手方案、算法训练快速迭代,运动和认知能力大幅提升。互联网领军企业、生态巨头和车厂纷纷入局,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中的商业化。
随着丝杠、灵巧手、传感器等产业链迭代加速,大规模量产线的研发和投入使用,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下降。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处于放量初期,类似于2012-2014年的电动车。不同的是,人形机器人除了政策扶持外,更强调通用性,需要高质量的训练数据输入和AI大模型的不断迭代。
许多机器人已经进入工厂参与搬运等简单重复性劳动,降低了制造业人工成本。C端方面,优必选、宇树、乐聚、智元、傅里叶等国内厂商发布了最新机型,在尺寸、自由度等参数上持续迭代。例如,宇树机器人G1已经开始量产,乐聚机器人首条生产线落地,众擎机器人预计今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台左右。这些动作表明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量产和商业验证阶段,为2027年迈入一般商业化场景奠定基础。
根据Morgan Stanley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万亿人民币,对应约5900万台机器人。由于具备汽车产业链和工控产业链基础,降本提速使得应用部署性价比提升,且国产机器人与特斯拉Optimus的代际差只有短短两年。照目前来看,机器人的初期放量阶段可能快于同时期的电动车。
过去人形机器人板块在A股沾边即涨,但随着产业链完善,优质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政策目标明确指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7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围绕供应链生态、价值量大小和技术方案差异化三个方向展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最确定,产品性能最优,放量最早,供应链弹性最大。近期消息显示,特斯拉计划今年制造几千到一万台机器人,明年年中推出V2产线,计划2026年下半年对外交付Optimus。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已基本确定进入T链,鸣志电器有望成为第一批灵巧手供应商,兆威机电也有望进入第二批供应链。
市场交易主要围绕知名主机厂如华为、宇树、Figure AI的动态展开,深挖关键部位供应商。北美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宣布终止与OpenAI合作协议,因其在自主开发的端到端机器AI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预计近月将展示一系列重要创新。春节期间,Figure签约了继宝马之后的第二个商业化客户,预计未来四年带来10万台需求。国内供应链中,与Figure有合作或接触的公司包括旭升集团、鸣志电器、绿的谐波、兆威机电、领益智造等。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逐步完善,市场对不同环节的价值量、壁垒和国产替代效率有所认知。从环节价值量分析,灵巧手占比约32%,其次是丝杠18%、微型电机18%、减速器12%、力传感器7%、无框电机7%。根据壁垒,灵巧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谐波减速器>微型电机>无框电机。
国内企业绿的谐波率先实现谐波减速器产业化和规模化,打破了日企哈默纳科的垄断。2022年绿的谐波销售额市占率26%,仅次于哈默纳科38%。如果后者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国产企业将在特斯拉Optimus量产中获得更大份额。
多家主机厂商的设计方案存在明显差异,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确定,存在持续迭代的机会。灵巧手对于提高人形机器人柔性意义重大,目前主流传动方式有连杆、蜗轮蜗杆、腱绳三种。Optimus Gen3在Gen2基础上单手自由度增加至22个,手指精巧度提升,电机数量由6个提升至13-17个,单手丝杆增加至17根,带来了显著的价值量提升。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赶上迅速上升的人形机器人红利期?即使没有股票账户,也可以通过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基金(A类:020255;C类:020256)参与其中。该基金追踪中证机器人指数,全面覆盖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该基金规模8.57亿元,是场外机器人指数规模最大的被动指数型基金。自2024年1月17日成立至2025年2月7日,该基金收益率为38.06%,基准收益率为35.73%,同期沪深300收益率为20.55%。
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的成长性和确定性都很高,这条赛道未来创造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的能力依然强劲。认清产业趋势,才能更好地享受赛道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