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下,美国国内政治动态一直备受全球瞩目。2月9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宣布,计划指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埃隆·马斯克在未来24小时内对教育部和五角大楼进行审查,旨在揭露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大规模欺诈和滥用职权行为。
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我将指示他,也许在24小时内,审查教育部。他在那里也会发现同样的情况。然后我会说:我们去军队,检查军人们。我们将发现数千亿美元的欺诈和滥用行为。”他还提到,美国人投票给他就是为了揭露这种阴谋,“我不知道是回扣还是有其他什么,但人们选了我就是为了让我揭露这个”。特朗普强调亿万富翁马斯克积极参与此事,并非追求个人利益,“他对这件事很着迷,我甚至好奇他是如何抽出时间来做这件事的”。
事实上,特朗普指派马斯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对联邦政府部门展开查账行动早有迹象。近期,“政府效率部”已对十多个联邦政府部门的欺诈和浪费行为掀起了一场查账风暴,其中财政部、国防部等敏感部门都在其列,这一行动引发了两党之间的激烈争斗和诉讼浪潮。2月7日,19个州的民主党籍总检察长提起联合诉讼,企图阻止马斯克及其团队的查账行动。次日,美国纽约一名联邦法官以机密信息可能外泄造成风险为由,紧急发布临时禁令,禁止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对财政部的查账行动。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在财政支出方面饱受争议。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对外援助资金运作被指存在洗钱嫌疑,大额资金被拆分为小额,通过众多非政府组织层层跨国转移,最终流向不明账户。此外,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中,大量资金并未真正用于援助目的,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曾表示,90%的对乌援助都用在美国本土。另外,美国政府的基建项目投入巨大,但实际成效却不尽如人意,特朗普第一任期提出一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拜登又推出两万亿美元的基建项目,然而美国的交通状况和防灾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分析认为,特朗普此举有着深刻的政治考量。通过揭露政府机构的腐败行为,能够满足选民对变革的期待,巩固自身的政治支持。特朗普在竞选时就承诺要对政府进行改革,此次行动是兑现承诺的一种表现。同时,这也可能是他树立权威、打击对手的一种手段。在共和党内,也存在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揭露政府机构的问题,有助于特朗普整合党内力量,增强自身的话语权。
从经济角度来看,若真如特朗普所说存在数千亿美元的欺诈和滥用职权行为,那么对这些行为的揭露和整治,有望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领域。这对于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当前面临经济复苏压力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特朗普的这一计划也面临诸多挑战。民主党方面已经发起了强烈的司法反击,19个州的民主党籍总检察长提起的联合诉讼以及纽约联邦法官发布的临时禁令,都显示出民主党对“政府效率部”查账行动的抵制。五角大楼作为一个年预算达8000多亿美元的庞大机构,已连续7年没有通过自己内部的财务审计,对其进行审查难度很大,且可能涉及诸多军事机密和敏感信息,如何在揭露腐败的同时确保国家安全和军事机密不被泄露,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特朗普计划指示马斯克对教育部和五角大楼进行审查以揭露欺诈行为,这一事件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也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未来,美国政坛是否会因这一查账行动陷入更深的混乱,“政府效率部”能否突破重重阻碍完成审查任务,值得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