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一些糖尿病患者发现原本平稳的血糖突然升高。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丛丽主任指出,寒冷刺激、运动减少和自身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冬季血糖波动较大,需要特别注意。
冬季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活动减少、激素水平变化、热量摄入增加、疾病影响、情绪波动以及睡眠问题。冬季人们通常待在室内,体力活动减少,热量需求降低,从而引起血糖水平上升。寒冷天气还会促使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释放,这些激素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此外,冬季食欲较好,容易摄入过多油腻食物,进一步推高血糖。感冒和其他疾病也会干扰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血糖难以控制。情绪波动和睡眠不足同样会影响血糖稳定。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要警惕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皮肤瘙痒症等并发症。由于抵抗力较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病情更为严重。寒冷天气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和脑卒中等问题。干燥气候加上高血糖引起的血液渗透压过高,使得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更加干燥,容易出现神经性皮炎或湿疹。
为了预防血糖升高,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保持充足的饮水量,防止皮肤干燥,采取正确的保暖方法,坚持锻炼,并管理压力,保证充足睡眠。具体措施包括随时增减衣物、居室通风、接种流感疫苗、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增加蔬菜、豆制品、鸡蛋、牛肉等高纤维高蛋白食品的摄入,减少精白大米粥等糊状主食;经常涂抹润肤乳以保持皮肤湿润;使用热水袋时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进行瑜伽、力量训练、太极拳等室内活动;定期进行呼吸练习,多晒太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7-9小时睡眠。
丛丽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除了监测空腹血糖外,还应关注餐后血糖的变化情况。如果血糖持续偏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全面评估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