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挂人帖泛滥低成本侵权高成本维权!“挂人”是网络上的一种行为,指的是用户公开他人的言行及身份信息。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种行为在网络交流中逐渐增多,成为一种侵权现象。最近,济南的一位市民发现自己的真实头像被挂在了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尽管多次向平台投诉,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挂人帖”在平台上普遍存在,其中不乏使用侮辱性词汇的情况。对此,平台表示用户可以发起举报,核实后会进行处理。律师指出,“挂人”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和肖像权,如果平台未及时处理,也应承担连带责任。专家认为,网民通过“挂人”方式进行维权的成本较低,但被侵权方的维权成本较高,这导致了当前权利与义务失衡下的传播乱象。
陈东因一次交易纠纷被挂上网。他在询问卖家是否可以邮寄商品时,对方出言不逊,于是他拉黑了卖家。然而,卖家随后将他的账号主页信息和头像挂到了网上,并对他进行辱骂。陈东多次向闲鱼平台举报,虽然平台删除了帖子,但卖家又创建了一个小号继续挑衅。陈东再次投诉,但平台仅限制了发帖,对使用其头像的问题没有进一步处理。陈东提供的截图显示,客服称因凭证不足举报不成立。他认为,即使头像并未完全展示个人面貌,这也是他的真实头像,平台应制止这种侵权行为。
记者在闲鱼APP搜索相关关键词后发现,类似的“挂人帖”较多,部分用户以发布商品为名曝光买卖问题,内容中掺杂了许多侮辱性词汇。记者尝试举报几个帖子,但平台未立即采取措施。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因交易纠纷被挂上网,甚至有人因此受到骚扰。2024年8月,闲鱼官方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公告》,强调将严肃处置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等内容的信息。客服人员表示,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起举报,平台核实后会下架删除相关内容并对发布者进行处罚。
律师赵宗艳指出,“挂人”行为可能构成诽谤罪或侮辱罪,需承担法律责任。用户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及时固定证据并向平台提交侵权通知,必要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她建议强化平台责任,细化审核义务边界,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减少用户自行维权的冲动。北京互联网法院曾审理一起案例,判决卖家侵犯买家肖像权和名誉权,赔偿精神损失费8000元。
在社交媒体上,“挂人”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用户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公开披露甚至攻击他人的目的。例如,有人因为聚会费用AA制而被挂,有人因购物不满而挂商家,还有人在游戏中泄愤挂对手。这些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缺乏完整信息,容易演变成网络暴力。专家认为,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但也带来了网络侵权和暴力等问题。网民采用“挂人式维权”方式,是为了达到预期传播目的,在权利与义务失衡的状态下产生的传播乱象之一。针对网上言论侵权和非法使用肖像的行为,可以采取删除侵权言论、提起诉讼等救济措施。
闲鱼挂人帖泛滥低成本侵权高成本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