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的这两天,不少地方都在举行“新春第一会”,重在打出开年实干的组合拳。今年的“新春第一会”有很多新变化。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春节假期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中,参会名单包括了政府部门人员和来自不同类型的科研单位的人士,如“中”字头的科研院所、市场化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大企业的研发部门等。这些人占到全部参会人员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并且被安排到了会场前部和中部的位置。这些科研人员与江苏今年要抓的“头等大事”有关,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特别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在会上被反复提及。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是参会代表之一,他的主攻方向是柔性电子技术。他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刚刚落地江苏。会议间隙,黄维主动与其他科研同行及地方政府人员交流,希望加快促成产业落地。他表示,信息显示、信息传感、信息探测等领域的发展,能够为江苏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作出贡献。
江苏计划通过原始创新和前沿科技来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5年的任务清单中,“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和“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被放在前列。今年,江苏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提高到3.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也将再突破0.3个百分点,达到51%左右。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表示,将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略科技力量聚合、前沿基础研究策源等方面开展六个行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计算以及新能源、新型储能、航天航空等领域,孕育着重大的突破。
不光是江苏,多个省份也在密集召开“新春第一会”,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议题。广东、山东、浙江等地的会议名称中都包含“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提出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达产。浙江则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北京、安徽等地也对科技创新着墨颇多,强调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新春第一会”都把工作重点瞄准改革,聚焦多项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山东明确提出推进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等10项重点改革任务。改善营商环境也是各地关注的焦点,上海发布了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推出58条任务举措,特别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攻坚突破。扩大制度性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是多个省份的重点工作。河南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重点工作,湖北则表示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