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 年少立志科技救国

午饭喜欢吃橘子 2025-02-08 00:24:18
A+ A-

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黄旭华1926年出生在广东海丰的一个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当地备受尊敬的医生。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仁爱的心为乡亲们解除病痛,也在黄旭华心中种下了救死扶伤的种子。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继承父母的衣钵,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更多的人。

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

然而,命运在他小学毕业时发生了巨大转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蔓延到他的家乡。小镇被战争阴霾笼罩,日军飞机频繁轰炸,房屋倒塌,人们四处奔逃。学校被迫停办,黄旭华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他加入了镇上的抗日宣传队,积极投入到抗日工作中,并参演了话剧《不堪回首,望平津》,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苦难,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出力。

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 年少立志科技救国

为了寻找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黄旭华和几位同学历经艰辛,坐着押运食盐的敞篷车,一路颠簸到达桂林。然而,桂林也未能幸免于战争的灾难。防空警报几乎每天响起,黄旭华不得不躲进防空洞。老师告诉他:“中国太弱了,弱国就要被人欺负。”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使他意识到学医虽能救死扶伤,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命运。于是,他放弃了学医的梦想,转而立志学习航空和造船,希望制造先进的飞机和军舰,让祖国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 年少立志科技救国

1945年,黄旭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在大学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勤奋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学习经历不仅让他在专业知识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实现科技救国的理想而奋斗。

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 年少立志科技救国

1958年,我国核潜艇研制项目正式启动,黄旭华被选中参与这项重要任务。当时国际形势严峻,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核讹诈和技术封锁,我国迫切需要拥有自己的核潜艇。黄旭华深知责任重大,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隐姓埋名,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不能告诉家人自己的工作内容,只能将思念深埋心底。

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 年少立志科技救国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黄旭华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没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资料,只能从国外的报纸、杂志中搜集相关信息。一次,一位外交官带回了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黄旭华如获至宝,带领同事们仔细研究,逐渐掌握了一些核潜艇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

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 年少立志科技救国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401”顺利下水,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序列。1981年,首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黄旭华以血肉之躯铸就核潜艇精神 年少立志科技救国

1988年,中国核潜艇迎来了极限深度潜航试验。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并指挥这次试验,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核潜艇最底层,观察记录各项数据。当核潜艇成功下潜到极限深度300米时,整个团队欢呼雀跃,试验圆满成功。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1988年,黄旭华终于回家探亲,见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母亲理解了他的选择,家人的支持让他倍感欣慰。2019年9月17日,黄旭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这是对他为核潜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

黄旭华的一生是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事迹被写入教科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