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在即 谁将成德新总理阻击极右 经济疲软挑战重重

新民晚报 2025-02-07 22:41:40
A+ A-

2月23日,德国将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此次大选在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进行,德国政治碎片化和极化并存,结果将深刻影响德国和欧盟的政策走向。德国面临内忧外患。内部经济疲弱、民粹势力崛起,外部俄乌冲突持续、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冲击跨大西洋盟友关系。经济和民生受到多重冲击,包括俄乌冲突、能源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叠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步伐缓慢、人口老龄化等挑战,导致经济增长疲弱。2023年与2024年经济分别萎缩0.3%和0.2%,去年出口下降0.8%,企业破产屡创新高。通胀虽有回落,但能源、食品和服务价格仍然较高,私人消费仅增长0.2%,严重影响民生;治安状况恶化,移民难民政策成为社会焦点。

大选在即 谁将成德新总理阻击极右 经济疲软挑战重重

政治上,传统大党如联盟党和社民党日渐式微,呈现多党逐鹿的格局。组阁谈判耗时费力,凑合组阁已成常态。极端右翼政党的异军突起引人注目。选择党自2013年成立以来影响力日益增强,不仅进入联邦议院,而且近来民调支持率甚至超越了社民党和绿党。

大选在即 谁将成德新总理阻击极右 经济疲软挑战重重

在欧盟内部,围绕援乌抗俄等问题,德法间龃龉不断,“法德轴心”明显失速。德国与“新欧洲”国家的关系也不够和睦,这些因素降低了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从跨大西洋关系来看,特朗普上任后释放出强烈的单边主义信号,给欧盟带来三重挑战:重塑欧洲安全、可能加征关税引发美欧贸易战、美国频繁“退群”颠覆原有秩序。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立场让欧洲弥漫着不安情绪,急需德国和欧盟聚力回应。

因此,在时代转折的变局下,德国未来政局和经济能否趋稳,反极右“防火墙”是否依然有效,各种政策能否应对内忧外患,本次大选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此次德国大选将选出630个联邦议员,共有29个政党参选。主要政党及其推举的总理候选人分别是:选择党的魏德尔、自民党的林德纳、联盟党的默茨、社民党的朔尔茨、绿党的哈贝克、左翼党的赖欣内克和阿肯、“萨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的瓦根克内希特。竞选纲领方面,联盟党强调加强经济活力、提升社会安全、恢复国家团结;社民党侧重通过投资和税收改革刺激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福利体系,推动移民融入和加强国家安全;选择党主张公投决定是否“脱欧”,至少应退出欧元区,恢复使用德国马克,加强边境管控;绿党主张刺激经济投资,增强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能源价格,提高最低工资,强调社会公平。

最新民调显示,各主要政党的预计得票排序为联盟党30%、选择党22%、社民党16%、绿党13%、“萨瓦联盟”5.5%、左翼党5%、自民党4.5%。这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联盟党将牵头组阁,默茨有望成为德国新总理。默茨曾是默克尔的手下败将,一度弃政从商并获成功,后重返政坛。他倾向严格财政纪律、主张管控移民难民、支持欧洲一体化和北约,坚定抗俄援乌,是亲美的“大西洋主义者”。

此次德国大选,由于各党均不具备得票过半单独执政的可能性,最大的看点和难点在于选后获胜政党的伙伴选择与组阁谈判。如何讨价还价、实现纵横捭阖,将反映各党理念和政策趋向,同时也考验各党派领导人的判断、妥协和决断能力。最有可能的组合是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其次“黑绿组合”也颇受青睐,但两党理念和执政思路分歧不小,组阁谈判恐需相互磨合。其他可能的选项还包括“肯基亚(黑红绿)联盟”“红绿联盟”等各种组合。

根据去年12月底达成的协议,联盟党、社民党、绿党、自民党和左翼党均承诺不与选择党合作,共同垒筑针对极右势力的“防火墙”。但选举结果揭晓后,德国各党能否恪守对极右“说不”的底线,值得关注。

进入最后阶段,选情胶着,各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策主张和言行举止也可能对结果产生戏剧性的影响。最近,联盟党候选人默茨为了获得更多选票,提出受到选择党全力支持的《限制人口流入法》法案,引发轩然大波。这不仅遭到社民党、绿党和左翼党的强烈反对,更是在民间引起强烈反弹。多个德国城市爆发大规模反选择党、反纳粹的示威游行,抗议声浪反映了民众对移民和难民宽容的传统以及对极右翼合作的担忧。这无疑恶化了联盟党的选情,增加了大选后相关政党联合组阁的难度。

相关政党之间的互不信任感和争端加剧了德国社会分裂、政局不稳,乃至在国际上影响力削弱的现状。这也反映出德国社会和民众的“两难”:既希望控制和限制难民和移民,又对民粹势力崛起深感忧虑。默茨及联盟党此举对大选影响究竟几何,仍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