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对祖国忠是对父母孝 此生无怨无悔

北晚在线 2025-02-07 18:52:49
A+ A-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9岁。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曾获得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黄旭华:对祖国忠是对父母孝

1926年出生于广东揭阳的黄旭华,求学之路充满坎坷。194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他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1958年,黄旭华被密召进京,担任中国核潜艇工程副总工程师,从此隐姓埋名30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家人断绝联系,默默扎根在核潜艇研制一线,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与心血。

面对技术封锁和物资匮乏的困难条件,黄旭华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了核潜艇最关键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他还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度下潜试验,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感动中国人物”称号、“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称号、“共和国勋章”以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诸多荣誉。

2020年1月15日,《学习时报》刊载了黄旭华的长篇文章,回顾了我国核潜艇研制的艰难历程,展现了老一代科学家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中,黄旭华详细讲述了核潜艇研制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和突破。

我国自行研制核潜艇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遭受多年战争破坏,还不具备研制核潜艇的基本条件。除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知识外,还面临国外的技术封锁。为了掌握核潜艇技术,我国政府曾寄希望于苏联的技术援助,但遭到拒绝。毛泽东发出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极大地鼓舞了核潜艇研制战线广大职工的士气。

面对诸多困难,719所党委决定组织全所同志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统一思想认识。通过调查研究和技术攻关,逐步解决了核潜艇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计算手段极其简陋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复杂计算,确保艇的重量和重心值精确无误。

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黄旭华严格遵守保密规定,隐姓埋名30年,与家人断绝联系。1987年,一篇报告文学揭露了他的身份,母亲终于理解了儿子的牺牲和奉献。黄旭华感慨地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1988年,黄旭华亲自参与了核潜艇极限深度下潜试验,稳定了参试人员的情绪,确保试验顺利进行。试验成功后,他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诗句,表达了对核潜艇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黄旭华及其团队总结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他们淡泊名利、隐姓埋名,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奉献了一生。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