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人造袋鼠胚胎培育成功 保护濒危有袋动物新希望

网易 2025-02-07 10:12:04
A+ A-

第一个人造袋鼠胚胎培育成功!科学家们首次通过体外受精(IVF)技术成功培育出袋鼠胚胎,这对数百种面临灭绝威胁的有袋类动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小组从东部灰袋鼠身上采集了卵子和精子,成功复制了自然受精过程。虽然袋鼠数量众多且生存能力强,但许多其他有袋类动物因栖息地丧失、道路建设、热应力和外来物种入侵而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第一个人造袋鼠胚胎培育成功

首席研究员安德烈斯-甘比尼表示,澳大利亚是有袋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是哺乳动物灭绝率最高的国家。研究团队的目标是支持保护考拉、塔斯马尼亚袋獾、北方毛鼻袋熊和利德比特负鼠等濒危有袋动物。尽管有袋类动物在美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分布,但约200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自150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已经丧失了35%的独特生物多样性,考拉、袋熊和袋鼠都是有袋类动物。

第一个人造袋鼠胚胎培育成功 保护濒危有袋动物新希望

在试管婴儿实验过程中,胚胎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产生,这是一种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射到成熟卵子中的精细过程。对于哺乳动物而言,这种方法并不罕见,但对于有袋动物却完全不同。甘比尼解释说,由于东部灰袋鼠数量过多,他们将其作为模型来改进已应用于家畜和人类的胚胎技术。获取有袋动物组织具有挑战性,因此他们正在改进收集、培养和保存有袋动物卵子和精子的技术。通过开发保存方法,旨在保护这些独特而珍贵的动物的遗传物质,以供未来使用。

在自然界中,有袋动物幼崽是早产儿,它们会迁移到母袋内的乳头处继续发育。这使得这些小动物非常脆弱,因为它们高度依赖成年哺乳动物。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生产胚胎可以在理想情况下帮助科学家保护濒危物种的种群,特别是那些已经变得过于分散、无法找到配偶或无法生产基因上可行后代的物种。

甘比尼表示,虽然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但通过持续的合作、资金投入和技术进步,希望在未来十年内能够通过体外受精技术成功培育有袋动物。袋鼠胚胎的成功是多年培训、研究和合作的结果。对袋鼠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步骤,但对于其他濒临灭绝的有袋类动物来说,这可能是一大步。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殖、生育与发育》杂志上。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